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搜索

搜索页

关键字 “奖”的搜索如下

  • 李太生教授荣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2018年9月18日,2018年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终审会议在京召开,评审委员会主席韩启德院士主持会议。会议对8月10日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专家评审会评选出的6位获奖人进行了确认,我院李太生教授荣获2018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李太生教授作为感染性疾病专家,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和转化研究,特别是在艾滋病及SARS的临床诊疗及免疫学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创新性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转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艾滋病“免疫重建”理论,与我国抗艾实践相结合,研究出效优、价廉、低...

    2018.10.11

  • 我院获2016中国科普创新大赛多项奖项

    本报讯(记者刘晓坤)2016年10月22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主办的2016年中国科普创新大赛的演讲比赛暨大赛颁奖典礼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协和医院喜获2016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奖,高翔和刘紫薇荣获“十佳科普演讲达人”称号,马良坤和邱飞龙的作品获“十佳科普漫画作品奖”,韩蔚和白珊珊的作品荣获“十佳健康科普文案作品奖”。

    2016.11.09

  • 2016年度医疗成果奖三等奖——单孔腹腔镜——挑战微创手术的极限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5年来完成近400例单孔腹腔镜手术,达到与传统腹腔镜同样治疗效果。单孔腹腔镜更微创、无瘢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康复更快。该院发明了目前唯一带旋转功能的单孔腹腔镜专用多入路平台,在国际上率先突破单孔镜下缝合的技术难点,牵头制定全国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专家共识。该成果获得2016年度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三等奖。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利用人体自然腔道、开1个切口完成的内镜手术。根据切口位置不同,在妇产科领域被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和经阴道内镜手术(NOTES)两大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与国际同步,...

    2018.05.23

  • 协和医院与北京卫视《生命缘》合作纪录片再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22年11月8日,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出炉,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卫视《生命缘》栏目联合制作的《百年协和》系列纪录片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自2020年协和援鄂抗疫医疗队纪录片《生命缘·永生》之后再次斩获新闻界最高奖。“一部协和史,就是半部中国医学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精心打造的中国近现代医学影像志。《百年协和》系列纪录片2021年正值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百年协和》系列纪录片用声与画为协和存史立传,用心用情诉说百年传承。系列纪录片用富有时代特性的视听语言,从病案讲起,用四集篇幅深度解读了协...

    2022.11.17

  • 我院荣获第二届院报评选“十佳院报奖”

    2013年11月27日,北京卫生系统第二届院报评选会议在卫生局党校召开,我院院报以95分高分荣获三级医院及直属单位“十佳院报奖”和“十佳文字编辑奖”。本次评选的文字编辑评委来自健康报、北京日报、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及其宣传中心等,版面设计评委来自北京晚报及北京市卫生宣传中心等。

    2013.12.17

  •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陈有信团队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陈有信教授团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诊疗体系的建立及理论创新”荣获2022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二十年磨一剑,研究团队潜心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基础及临床研究,建立中国PCV数据库,主持编写指南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国际学术话语权,深入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PCV诊疗方案,使更多患者以更低的经济负担获得更好的长期视力预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亚洲地区高发的严重致盲性眼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累及我国数百万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约半数PCV患者因眼底出血与瘢痕导致视力明显下...

    2023.03.02

  • 2012年度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评审

    2012年12月20日下午1:30,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度医疗成果奖终审大会在业务楼四层多功能大厅隆重召开。大会由邱贵兴院士、张奉春主任共同主持。此次除延续由医疗委员会委员担任评委外,更增加了现场随机抽取评委的环节,6位来自不同科室的副高以上医务人员成为首批现场评委,与已到场的其他评委共同组成了人数达44人的评委团队,更好地体现了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与参与意识。同时,来自30个科室近200名医务人员亲临现场,将传统的只有评委参加的评审会拓展为全院性、开放式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本届医疗成果奖有...

    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