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照耀着京郊大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之际,我院基本外科第一党支部一行12人利用周日休息时间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次渠乡卫生院开展“感受变化、服务基层”的主题支部活动。
车子到了卫生院,映入眼帘的不是低矮破旧的平房,而是拔地而起的七层大楼,这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中一项富民利民的举措。次渠卫生院的马院长把我们带到七层会议室,宽敞的大厅、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多媒体投影上打出“热烈欢迎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一支部来我院义诊”的字样。一切与我们想象中的农村卫生院截然不同。通州区卫生局也非常重视我们此次下乡义诊,卫生局蔡副局长亲自参加活动,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介绍了通州区新农合的开展情况:在通州十几个乡镇都建成了上万平米的新医院,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着先进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现在农村医疗硬件不差,差的是缺少软件,就是专家,像协和医院这样的人才,所以非常欢迎我们下乡义诊。支部书记廖泉教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示深深的感慨。他建议在政策允许时,应该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多到基层医院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并希望能建立支部之间的联系,多开展这样有益的支部活动。简短的座谈之后我们参观了新医院的手术室、放射科和检验科,虽说是一级医院,但高等级的手术室能开展腹腔镜手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数字造影机等,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医疗的重视和投入。
义诊开始后,挂号大厅的人络绎不绝,有不少附近的居民看了“协和医院外科专家义诊”的横幅慕名而来。此次活动我支部共有五位胰腺外科专家教授、两位营养专家教授和五名外科护士。村民们看到大医院的专家来到卫生院都纷纷前来咨询。廖泉教授、张太平教授等人在三十八九度的高温下,面对居民的热情,认真耐心地解释每一个问题。
两个小时的义诊结束了,在回程的车上大家感触颇多:新农村的医疗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惠民政策。同时有了良好的硬件还要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基层医院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建立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联系机制,使老百姓少走弯路,节省费用,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大家一致认为,以后有机会还会积极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支部活动,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基本外科一病房 刘玮楠 刘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