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教育动态
致敬一代宗师丨宋鸿钊院士诞辰110周年经典病案及成果展开展
时间:2025.11.14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为纪念宋鸿钊院士诞辰110周年,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病案科联合策划制作的宋鸿钊院士经典病案及成果展于近日开展。党委书记吴沛新、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郎景和院士等出席展览揭幕仪式。展览精选了宋大夫从见习医师到主任医师各时期的病历,展现了一代医学大家的成长历程,旨在激励全体协和人传承宋鸿钊院士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家精神,在医学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

from clipboard

▲ “宋鸿钊院士诞辰110周年经典病案及成果展”在转化医学综合楼二层连廊展出


宋鸿钊院士是著名妇产科学家、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院士,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学会执行委员。1943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48年起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以攻克绒癌等成果享誉国内外。曾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总编辑,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及医疗卫生体育专题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from clipboard

▲ 院内职工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展出了20余份宋鸿钊院士书写和诊治的珍贵病案,大部分为首次展出。宋大夫任实习医师期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产科分娩病历内容翔实、思路清晰;任住院医师期间的妇科手术病历步骤详细、手绘图片立体生动;查房讨论意见充分展示其临床思考,有理有据。1949年9月30日深夜,在一位产妇的分娩记录上,宋大夫亲切地写下“共和国同龄人”六个字,这份病历成为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

from clipboard


20世纪50年代起,宋鸿钊院士带领团队,创新绒癌治疗理念,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他首创采用大剂量5-氟尿嘧啶等化学药物治疗绒癌,初治患者死亡率由过去的90%下降至15%以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按照当时的治疗常规切除原发灶存在的子宫,而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患者病愈后所生子女及子女再生育均正常,遗传学研究未发现异常。他提出绒癌的临床分期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纳,成为目前世界通用的临床分期框架基础。相关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陈嘉庚首届医学奖、1995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本次展出的病案记录了这段不断创造着生命奇迹的历程。

from clipboard

▲ 宋鸿钊、吴葆桢、杨秀玉、王元萼查房


1964年10月,妇产科收治一例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年轻女性,拟诊为“绒癌”,肺及阴道转移。为保住这位年轻女性患者的生育功能,宋鸿钊院士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拟定“先行化疗,暂不手术”的治疗方案。经多次化疗,这位年轻女性患者免于切除子宫,生育功能被保留下来。患者出院后病情稳定,病案科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患者情况。一段时间后,患者回信,“我的身体总是很好”,同时报告“怀孕七个月”。1966年3月,宋鸿钊院士为她做了孕期检查。这位患者在治疗后共生育了3个孩子,孩子们均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另一名身患“不治之症”晚期绒癌的患者,宋大夫根据她的病情变化,采用6MP等进行全身化疗,采用放疗治疗肺转移,采用颞浅动脉插管化疗治疗脑转移等。最终,患者成功治愈,出院后随访20年没有复发。

在宋鸿钊院士奠定的基础上,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杨秀玉主任医师、向阳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持续深耕滋养细胞疾病的诊疗与研究。1981年出版的《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历经40余年传承与修订,已发展为第4版《宋鸿钊滋养细胞肿瘤学》,成为本领域传承创新的经典著作。

from clipboard

▲ 宋鸿钊(右)、沈铿(中)、向阳(左)查房


近二十年来,绒癌研究方向逐渐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规范诊治转向高危、难治、耐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攻坚。北京协和医院在Annals of Oncology,Lancet Oncology,Lancet eClinicalMedicine,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重要研究论文,在国际舞台发出了新一代协和人的学术声音。协和专家牵头编写了多部国家级GTD指南,并作为主要专家受邀参与FIGO/ISSTD等国际指南的修订,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写入国际指南,为全球GTN诊治贡献了“中国方案”。

from clipboard


从宋鸿钊院士奠定学科根基,到杨秀玉、向阳带领团队持续开拓,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在滋养细胞疾病领域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团队在巩固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被国际广泛认可的“协和模式”。

宋鸿钊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用心血与智慧铸就的医学丰碑,至今仍是协和人仰望的高峰,他留下的不朽成果,激励着一代代协和人持续探索创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文图 / 妇科肿瘤中心 病案科 宣传处

编辑 / 傅谭娉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