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日连续报告确诊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已进入“非常时期”。北京协和医院作为疫情防控重点区域、特殊区域,确保复工复产下严格疫情防控常态化,保障病人就诊同时避免院感发生。6月15日下午,医院召开疫情防控专题院周会,吴文铭副院长主持,张抒扬书记代表班子对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强调。会上,医院九个职能部门联合发布院感防控方案细则,从门诊防控、病房管理、急诊(发热门诊)筛查、核酸检测、人员管控与内部管理织密医院防护网,全面压实院内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确保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措施切实落地。
▲疫情防控专题院周会会议现场。
▲张抒扬书记代表院领导班子强调要做好复工复产下的严格疫情防控工作。
▲吴文铭副院长主持会议。
▲左图:阶梯教室分会场;右图:西单院区分会场。
根据疫情变化调整门诊规模,适量限流。
严格执行上级要求,门诊坚持非急诊全面预约,严禁当日加号;医师接诊量严格按照≤30人次/单元;隔间安排诊室出诊,出诊医生与就诊患者保持一米以上间距;做好线上咨询与电话咨询服务;对于已预约的特殊困难外地患者,协助解决核酸检测问题。
门诊区域采取三级防控措施,保护患者及家属安全。
门诊各出入口均采取一级防控,查验健康码和预约凭证后方可入内;坚持“一患一陪护”制度,坚持入院患者及家属测量体温,体温≥37.3℃人员送至发热门诊。各楼层诊区均采取二级防控,核对健康码,凭预约挂号单、检查预约单进入诊区;二级候诊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实行“诊一候一”、间隔就座,避免聚集。诊室内采取三级防控,医患保持一米以上间距,医护人员按要求做好防护。
完成在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全面排查,严格落实新入院患者管理。
严格执行每一名新入院患者“三签字”制度,入院筛查中特别关注高风险区域的接触史及核酸检测结果。病房谢绝探视,按需陪护,陪护人员实名制管理,做好患者心理关怀和生活护理。严格病区所有进出人员的管控,做好流行病学史追溯、扫码确认行程、信息登记、体温监测、身份识别等工作。高中风险区域患者,非急诊急需,居家隔离观察14天后再评估收入院。
急诊(发热门诊)兼顾新冠病人筛查及普通患者救治两项任务。
对于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核酸、血常规、血清抗体、胸部CT的“1+3”检查套餐。对于新冠疑似病人,必须采取全流程管理,未排除前不得让患者自行离院;对于新冠确诊病人,尽快联系转诊至定点医院。对于排除新冠肺炎需要进一步诊疗的患者,转至普通急诊。疑似且病情较重者,在生命支持与监测情况下,启动快速筛查机制,组织院感专家会诊。
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与效率。
全院增派人手,支援核酸检测门诊与核酸实验室。已实现医生诊间开具诊断与核酸检测医嘱功能,支持“应检尽检”10类人员“核酸检测垫付”结算。实行核酸检测分类管理,急查患者4-6小时回报结果,普筛人员24小时回报。为了给病人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确保医务人员自身安全,医院启动全院全员核酸检测普筛工作,将于一周内完成。
严格执行入口人员管控,加强体温监测,凭“证”入院。
在院工作人员凭工作证进入,患者及家属凭预约挂号单、检查预约单、探视证、住院证等进入,与医院有业务往来的院外人员需提前报保卫处或医务处备案后方可进入。医院现已完成对全院测温装置的重新校验工作。
落实全院全员院感防控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严格落实全员戴口罩、手卫生、通风、保持安全距离;按照分级防护发放物资;加强院内物流管控,人车分流、洁污分流、专人专时、专梯专用。对医院采买的所有肉类水产进行溯源筛查,确保食材安全。执行疫情防控期最高级别的消毒要求,完成全院环境大消毒。院级感控小组6月16日起恢复全院“地毯式”督导巡查,持续推进213位兼职感控员的院感自查和交叉互查。
▲张抒扬书记对“非常时期”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强调。
会上,张抒扬书记代表班子对“非常时期”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强调。她首先对反应迅速、辛苦工作的干部队伍表示感谢。目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孙春兰副总理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马晓伟主任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确保各项防控措施一以贯之落实到位,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全体协和人要强化底线思维和担当意识,立足防大疫、打大仗,从防与治两端发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北京市防控工作提出“四个扩大”“四个加强”和“四早”等明确要求,在赵院长的领导下,协和始终坚持严格的防控措施,构筑最严防线,织密协和防护网。一是不断优化协和防控方案,确实体现科学精准防控,做到关口前移、未雨绸缪。二是全院干部队伍要提高思想警惕,靠前指挥和督办,负起责任。三是强化属地化管理,科主任、处长、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是部门防控工作的责任人,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强化担当。四是任何岗位都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充分发挥“哨点”作用,做好“守门人”。五是信息对外发布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由宣传处负责。
在北京的“非常时期”,全体协和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疫”状态,不麻痹、不侥幸、不厌战、不松懈,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地,为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住院患者零感染”的双零目标,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