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会议」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暨感染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时间:2018.05.30
点击数:
字体:
作者:文/李颖、王贺 图/张峰 审阅/徐英春、黄晶晶
来源:本站原创

      由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暨感染学会(GCACMID)主办的“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暨感染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盛大召开。会议围绕多重耐药菌、真菌、病毒感染,疑难病例分析等相关热点问题,邀请中国各地及美国的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知名专家进行国际前沿专题讲座。会议的主席和讲者都由GCACMID的理监事担任。GCACMID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GCACMID常务理事、台湾阳明大学生物医学暨工程学院院长吴俊忠教授, GCACMID秘书长、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王贺博士,GCACMID财务长、原香港玛丽医院微生物部门主任梁皓钧教授,GCACMID常务理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GCACMID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倪语星教授,分别担任执行主席主持了接下来的学术报告。

       来自WHO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感染控制合作中心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联合主任司徒永康教授针对WHO颁布的碳青霉烯酶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防治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司徒教授一再强调该指南中的二层防控策略在遏制耐药菌感染中的重要性。台湾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内科感染科暨检验医学科的薛博仁教授则对已进入临床评估阶段的可用于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新研发抗菌药物进行了详细讲述,并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医院实验医学系和内科系研究员汤一苇教授从自身经历的一场纽约流感暴发事件引出了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在医院感控中的重要地位,其中先进快速的分子诊断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胡钊逸教授对分离自骆驼体内的动物源性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免疫缺陷患者慢性肝炎进行了报告,并对新型病原体的检测分析技术进行了介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杨启文副教授对EUCAST 2018更新内容进行了解读,包括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进行药敏检测操作的标准化、磷霉素新型耐药机制以及英国ICU耳念珠菌暴发案例;此外,今年西班牙马德里ECCMID会议上,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首次亮相,其研究结果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佰义教授和来自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卓超教授则分别对耐药菌的诊治与防控及其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需求进行了专题报道,并指出只有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进行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诊断价值。

      期间,GCACMID理事长徐英春教授代表学会授予名誉理事长薛博仁教授“杰出贡献奖”,以表彰其对GCACMID学会发展的突出贡献。

      最后,徐英春理事长致闭幕词,肯定了此次年会的顺利召开,同时号召海内外更多的优秀华人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者能够加入未来的学术活动,进一步扩大GCACMID的影响力。至此,此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暨感染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会议圆满结束。

      1. GCACMID常务监事司徒永康教授做题为“WHO之最新CRE感控措施分享”的报告

      2. GCACMID名誉理事长薛博仁教授做题为“Novel agents for MDRO infections”的报告

      3. GCACMID常务理事汤一苇教授做题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呼吸道病毒实验室检测” 的报告

      4. GCACMID理事胡釗逸教授做题为“Novel hepatitis E viruses from camels an emerging cause of human 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s”的报告

      5. GCACMID理事杨启文副教授做题为“EUCAST update in 2018”的报告


      6. GCACMID理事陈佰义教授做题为“临床抗感染对临床微生物的需求”的报告

      7. GCACMID理事卓超教授做题为“从‘菌’到‘病’:我们能做到?!”的报告

      8. 闭幕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