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4年第25期《院报》内容
时间:2004.12.09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刘谦院长指出: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应该从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鲁重美书记在报告中强调 :宣传工作要为协和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1、定基调 畅思路 建队伍 鼓干劲

                    --北京协和医院召开宣传工作会议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北京协和医院宣传工作会议12月3日下午在住院楼四层多功能厅成功举行。党委书记鲁重美同志在题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医院宣传工作》的重要报告中强调,宣传工作要为协和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宣传工作者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打好主动仗。刘谦院长在随后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形势不断赋予宣传工作新的内涵,要从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宣传工作。他希望从事宣传工作的所有同志包括院报记者队伍,要把继承和发扬协和优良传统和他的时代亮点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鲁书记报告与刘谦院长讲话见全文)。
    会上,宣传处段文利同志在题为《宏观把握、细微切入,稳步开创医院宣传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中,简单回顾了党委宣传处工作职能和院内宣传载体的历史变迁,总结了既往宣传工作留下的宝贵经验和与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相比目前工作的局限性,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宣传工作将主要从抓好队伍建设,办好院报、网站,整合医疗资源做大、做实公众健康教育,实现媒体与学科双向沟通,推动建立院内危机事件的舆论管理机制等六个方面来入手。宣传处副处长寇杰在《南行汇报》中介绍了四川华西、广东省中医院、武汉同济和上海瑞金等兄弟单位的宣传工作经验。兄弟单位各具特色的理念与做法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院校宣传部长范晓明在讲话中结合院校明年宣传工作重点对协和宣传工作者提了几点希望。
    会议还邀请健康报资深编辑、记者周寰同志大家做了题为《如何把医院的、身边的医疗活动报道出去》的专业讲座。会议同时下发《北京协和医院院报记者职责(讨论稿)》以征求大家意见。
    宣传工作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杨玉雯同志主持。全院各职能处室处长、党委各总支、支部书记,各总支、支部宣传委员以及刚刚组建的院报记者队伍近160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2、我院首届干部保健和特需医疗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 寇杰)11月26日下午我院召开了首届“北京协和医院干部保健和特需医疗工作会议”。
    卫生部副部长、保健局局长黄洁夫、卫生部保健局王捍峰常务副局长等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鲁重美书记宣布了《北京协和医院干部保健及特需医疗委员会名单》及《北京协和医院干部保健及特需医疗委员会章程(草案)》并就制定“干部保健工作指南”作了说明,同时再次重申了“干部保健工作纪律”;干部保健处处长姚央、副处长李冬晶分别就干部保健处工作及特需医疗部工作进行了汇报;特需医疗部副主任白纯政对赴301医院和北京医院参观学习的基本情况向大会作了介绍;保卫处郎晓林处长、党委方文钧副书记、人事处杨敦干处长分别就干部医疗安全保卫工作、新建干部保健基地项目进展情况、新建干部保健基地人才储备计划等进行了专题发言;赵玉沛副院长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干部保健人员准入制度”的提案并作了专题发言。多年从事干部保健工作的资深专家方圻教授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大会上发言,他用自己多年从事干部保健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了干部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并表示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继续做好干部保健工作,同时表示要言传身教带好一批热衷于干部保健工作的新人。刘谦院长重点从提高对干部保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干部保健工作的质量、加强干部保健工作队伍的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对干部保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表示为进一步做好干部保健工作,医院将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和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鲁重美书记在对大会进行的概括性总结中指出,此次大会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会议,是一个成功的会议。鲁书记希望各位科主任会后认真思考未来的特需体制和运行机制,希望大家把如何做好干部保健工作,如何做好有协和特色的干部保健工作,作为一个课题来考虑。鲁书记强调指出,把学科建设和医院发展统筹兼顾,这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不仅是特殊的医疗任务更是政治任务。
    会议内容充实,节奏紧凑,实效性强,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此次会议将对今后协和医院干部保健和特需医疗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3、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医院宣传工作
                  ——鲁重美书记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工作。我院的宣传工作也是这样。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在我院就体现为医院文化建设和协和文化的传承、传播。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干部保健基地建设、北区规划等一切都在进程之中,这些都是硬件建设。协和的精神如何发扬光大?协和的医教研怎么发展?这是软件建设。一手硬,一手软,两个方面都要抓,今天我们讲的就是怎么样抓好协和的文化建设,抓好协和的软件建设,这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学科建设的有关会议很快就要召开了。为了协和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学科发展,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理舆论环境。
    总结过去,着眼未来,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现在,根据中央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的宣传基调主要是要立足于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总的来说要从正面来宣传协和精神,宣传协和文化。党委编过好几本协和的院史、画册,那上面记载了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协和所走过的八十多年历史,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现在协和人仍在努力为我们的病人服务,还在继承和发扬协和精神。所以我们现在仍要把这些为病人服务的事迹展现在我们中国的老百姓面前,要通过光盘、宣传栏、院刊等等不同的手段在舆论上把我们协和的精神和协和的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以正面宣传为主。但也有针对阴暗面、丑恶面,或者有缺陷的一面的宣传,就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道德观察》。我想协和的宣传同样也是这样,虽然要针对协和的不足、协和的缺点进行揭示,但是主要以正面宣传为主。
    我们要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们都生活在协和,天天在协和这个大集体里学习工作。在协和,可以说工作是没有点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整个队伍都是这样。协和人每月、每年,甚至一辈子,都投入在工作中,目的只有一个,为病人服好务。协和有今天,是协和几代人打的基础,才有了在中国的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的丰碑。所以我们要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就是要宣传医、教、研成果,宣传老、中、青医务人员,把我们医生、护士、中层干部和一线工人以及各种工作人员为病人服务的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宣传出去,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报道出去,向我们的协和人展示,向我们的北京人展示,向我们的中国人展示,向世界展示。
    增强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就是要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把我们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宣传出去。协和每一个时期总有很多很多供我们报道的素材,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可以书写。
    在座的各位都是从我们各科遴选出来的文字功底比较好的同志,那么,我们写出来的东西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当今尤其需要通过我们的宣传来增加协和的凝聚力。
    我们的宣传报道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比方说,每天在医学界都有许多新的医疗技术,新的设备,新的药物,新的疗法。协和这么大,科与科之间有些地方相互都不太了解。所以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科里发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好人好事报道出去。多少病人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比较以前有什么好处,一定是科学的,不可以误导。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我想每个记者、通讯员都要掌握一点,我们的报道必须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在报道中要做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比方说,协和以前只有胃镜,后来有了结肠镜,可以做到小肠末端,现在又有了新的小肠内镜和胶囊内镜,这一技术的进步,使得很多病人来协和医院内科咨询。是不是每一个病人都要做小肠内镜呢?病人不了解,但是我们了解,我们的小记者,我们的通讯员,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这个新的疗法介绍给我们的老百姓,让大家都知道,小肠内镜和胶囊内镜分别最适合什么样的病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在我们的身边有无数感人的事件。有的时候我自己被我们的医护人员、工人和我们的干部感动着。每当医院发生一些重大的事件,比如像去年全国性的SARS,首都北京建国以来第一次面临这么严峻的考验,我们没有看到协和人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包括我们的医学生、我们的护理学生,都经受了战时血与火的洗礼。她们虽然还没有毕业,也积极要求上前线,到临床一线去为我们的病人服务。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工作,不能把这些工作埋没了,这些都要宣传。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有很多好的素材,通过文字加工,配上声音,配上图像、画面,我们就能够把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中间的优秀事迹展现在大家面前。
    所以协和的宣传报道,我想应该是这样的:着眼于医院的发展,着眼于学科的建设,着眼于人才的培养。
    首先讲着眼于医院发展。大家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医院的发展,站在每个科室,每个职能部门,站在后勤保障的各个基层来看医院的发展,思考我们能为医院做什么?
    也要着眼于学科的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内科,说老实话我也不太了解妇产科有些什么进展。我只能通过一些会诊,通过一些查房,才知道妇产科有怎样一些新的理论、怎样一些新的技术,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方式的改进,新的医疗方法。通过我们记者手中的笔,通过我们的脑子,把它们整理成一篇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就会使我们的全院职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宣传栏、院报、网站等更多途径了解到每一个科发生的新事情。
    还要着眼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协和医院始终要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大家可以想象,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在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在茅草土屋,只要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大家可以看到协和的各个科,凡是科室发展蓬勃向上的,一定是这个科的学科带头人是优秀的,一定是这个科有一个好的人才梯队,一定是这个科团结好,战斗力强。
所以协和的宣传报道,要通过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报道出去,给协和人以信心,给协和人以鼓舞,给协和人以力量。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请看这张照片(指着呼吸内科查房的照片):这是我们呼吸内科的查房,从座位的最里边往外看,依次是罗慰慈教授、朱元珏教授、李龙芸教授,中年的蔡伯蔷教授,许文兵教授,肖毅教授,徐作军教授,然后还有年轻人张晓彤、白彦、陈大夫、黄蓉,还有王孟召,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子。她们每周一次的查房,都体现了协和的整体力量。很多年轻人,包括从各地来协和的进修生、研究生,还有我们自己的医学生。协和的住院医师培养,协和的查房制度,是协和的最为精华的瑰宝。我们的病人疑难重症多,危重病多,但是在这样一个学科里,在这样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的努力下,在我们的全体护理、后勤、工人各方面的支持下,在协和得到了确诊和精心治疗,很快就会得到痊愈。这就是我们的学科建设。
    另一张照片是协和目前的急诊室。由于急诊正在修缮,目前搬在一段一层。病人住的满满的。屋子里有两个抢救室,条件比较差,设备也很简陋,但请看我们的工作人员,在那里你随时可以看到我们协和人忙碌的身影。
    一个医院分居东单、西单两地,每天大量的被服、白大衣,敷料需要清洗。请看这么多的工人在为我们的一线服务,为我们的医护人员和病人服务,他们的闪光点在什么地方,我希望你们今后能总结出来。
    动力是我们医院的中枢神经系统。这张照片就是我们的李师傅在聚精会神地维护着机器。
    在此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我们的宣传工作一定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哪三贴近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并不欢迎照相都来照我,照我们班子,我希望把发生在协和的每一个病房的每一项工作,包括我们的电工、木工、管工,还有门诊、急诊,我们的导医,我们的电梯,我们的发动机、司机班、电厂、各个角落的工作,都要去多拍。这些工作有时候看起来是不起眼的,但对医院是很重要的,这些岗位就像螺丝钉,缺了哪一个都不可以。协和的成绩,应该是广大协和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的宣传一定要深入下去。前年我们表彰了一个管钥匙的师傅赵惠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随叫随到,你进他的办公室可以看到,全院这么多的建筑,所有房间的所有钥匙都分门别类,摆放的整整齐齐,他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帮我们打开房子,找到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全天候24小时。管钥匙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工作,技术性也不是很强,但是他的管理非常到位,他真正起到了一个螺丝钉的作用。贴近实际,就是要贴近我们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看看他们是怎样为医生、护士服务,医生和护士又是怎样为病人服务,我想这个方向我在几年前就说过,现在仍然没有变。
    最近一期的漫画比赛,我看了以后挺受感动的。有一组漫画题目叫“三代协和夫妻”。第一张漫画说的是80年代的协和夫妻,互相送生日礼物,男的送给女的一个搓衣板,女的送男的一个墩布,后面的意思尽在不言中。第二张漫画说的是90年代的协和夫妻,你送我电熨斗,我送你洗衣机。21世纪的协和夫妻则开着小汽车,用着现代的机器,摇控家里的各种电器,该做饭了,该烧水了,电脑开始预热了。这种形式很活泼,但是寓意很深远,我把这个漫画拷过来给大家看,我感觉确实很好。协和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种创意,这种笔调,跟专业的水平也差不多了。
    另一幅打动我的漫画,画面上有两个病人,我们的护士小姐正在为病人热情的服务,好像是在发药,药车推在了病人床边。你看那个病人举起了大拇指,这个病人也竖起了大拇指,他们两人想的是什么?——在协和医院就跟在家一样,看到了吗?这不是我们自己说。这是病人给我们的评价。这画就很能打动协和人的心弦。
    这里有两幅照片。一幅照片展示的是我们两次派医疗队到巴基斯坦去接因汽车爆炸案受伤的四位中国伤员的感人情景。躺在床上的伤员下巴被打飞了,来的时候感染。大家请看:我们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工作,下了飞机后病人被送到协和医院,现在病人伤口已完全缝合了,大概3个月以后还要来做下颌整形美容,那就比现在甚至以前更漂亮了。这是协和的艺术品,协和人用自己灵巧的手,抚平了我们的援外工程师因恐怖活动而遭受的创伤,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三贴近”是指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是协和医院宣传要坚持的一个长远的原则,一定要坚持下去。要把我们的镜头,我们的照像机,一定要对准我们的群众,对准我们的一线的医生、护士和工人同志,一定要具体实在,音配画面,画配文字。要入情入理,要可亲可信。
    我们医院有这么多的病人,东西两院加起来将近1840张床位,至少有1700多病人,这些病人需要照顾,需我们的医生、护士在他们身边工作。不管我们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总有近1/3的同志不能参加。我们举行的很有意义的活动,那么第二天展板就会在走廊里展出了。昨天卡拉OK,今天就出来了。昨天的运动会,今天就出来了。大家在第二天就能在医院的走廊里看见了。
    再来看我们的教育。五楼的数码教学设备很新。老师在上面讲病理,学生下面的电脑与跟老师的电脑是接通的。比如学生看到一个细胞,跟老师请教时,老师可以从网上把他那个细胞调到屏幕上,去跟更多的同学讲授。硬件的配备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老师学生之间实现了互动。
    我们的学生现在在医大六层教学楼上课。前几年因为没有地方,上外科手术学就是给学生一个橡皮手套。现在不同了,联系缝合可以直接在动物身上实践,教室外还有男更衣室,女更衣室,有器械室,消毒室,有老师教你怎样消毒。当进入临床以后,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协和医院的手术室。
    这张照片我特别喜欢,是我们儿科笑咪咪的鲍秀兰教授。这是一位青年母亲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家伙,手里还拿着球,一看就非常亲切。协和就是这样,协和的大夫就是这样。
    类似的事情还很多。所以今天给大家发了一本字典,一本老院长编写的《老协和》。希望大家理解协和的精神所在,让协和精神永存,使我们协和的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协和的优良传统,不光是回顾过去,沉眠过去,总拿过去的事说事那不行,一定要着眼于现在,着眼于未来,要与时俱进,要留给我们的后人。
    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协和8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很厚重的文化。继承协和历史上最精华最优秀的东西是我们后来人的责任。
    但是不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不创新,协和就会落伍于其他兄弟院校。所以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宣传工作在新形势下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
    我来医院做研究生的时候,协和只有550张床,整个院区就只有老楼这一个楼。新住院楼是95年搬进来的,我们消化内科是第一批进入新大楼的科室。所以我了解协和的发展,了解这个过程。
    医院配备了最好的数码相机,最好的电脑,我们要能够用一个小小的数码相机来记录下每个细节,我们要把协和现在最精华的东西留给我们的后人,我们还要继续探索怎么样从各个科室总结协和的精华。
(上接第三版)    就像我们放的短片,每两到三年就要有一个记载。这几年里我们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开进新渠道,占领新阵地,打好主动仗,这是我们宣传工作的主要目的。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这是对我们记者和通讯员的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宣传。另外,我们不足的地方可以漫画、相声、小品等多种形式补充和丰富。
    协和人才济济。要唱的也有,要跳的也有,要画的要有,各个方面都有,乐队,吹拉弹唱,都有人才。这张大合唱照片上,人们排成了V字型。另一张是一个优秀的学科的大合唱,跟专业水平差不多,是妇产科自编自演的。今年的春节团拜会我们还要自编自演。
    我们要在工作繁忙的之余开展一些登山、拔河,小品比赛、歌咏比赛等等,把我们的生活搞得丰富多彩。
    协和有太多的病人,大家面临太多的风险,体验着太多的艰辛。我们要通过活动来调节大家的情绪,他们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病人服务。
    这是我们的院报,今年已经改版了,我觉得办得越来越好。最近的院报有高强同志的讲话,班子的任免,大家很关心的。好啊,这是协和的特点。这是我们挂在墙上的宣传栏。过去只有一块宣传栏,现在是医疗、科研、教学、护理各一块。此外还有流动的宣传栏,时时把发生在我们医教研各条战线上的好人好事,劳动模范等宣传出去。
    今年我们七个“十五”攻关项目获得了国家的资助。我们就是要用我们宣传的阵地来引导和激励全体协和人,为实现将协和医院建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国家级医院,成为全国疑难重症的诊治中心,培养一流医学人才的教学基地,临床科研的国家级基地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我们刚刚开过保健工作会议。我们在会上强调,保健工作仅仅是协和工作的一部分。协和是疑难重症的诊治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最好的途径,我们的年轻人在协和临床一线,摔打三到五年后都能独挡一面,当然也能胜任高干保健,特需医疗、外宾的医疗。要摆正这个关系,首先是大医疗造就人才,才能有高的医护质量。培养一流人才的教学基地,现在也扩展到了西院,今后我们还要在西院继续挖潜力,把西院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在临床科研上同样也要成为国家科研基地,成为中国最好的科研基地,我们有这个能力,我们有这个条件,我们也有这样的人才。(战春丽根据录音整理)

4、刘谦院长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下午会开的很好,听了几个报告很受教育,学习了许多东西,鲁书记的报告准备的比较充分,两位处长的报告谈到了工作思路和一些理念都很对,而且把宣传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的党委宣传工作,实际上是与医院的改革、发展、稳定,跟医院发展的第一要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都是非常好的进步。院校宣传部范晓明部长也就明年的院校宣传工作进行了安排,并提出了建议。没想到我们医院有这样一支庞大的兼职宣传队伍,这使我对我院的宣传工作更加充满信心,相信医院的宣传工作一定能作好。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应该从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刚才鲁书记的报告中有四句话,是江总书记讲过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对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充分发挥宣传工作聚集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借此机会向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和新的即将加入宣传队伍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提几点希望:
    第一, 宣传工作要坚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院职工作为主要任务;
    第二, 把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中心工作。不仅仅是宣传医院内部的人和事,还要宣传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一些重大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也要及时反映医疗行业和整个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的思路和新的动态,以及兄弟单位新的措施和成绩,从而使我们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一句话,就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卫生部党组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我们的宣传工作。
    第三,要在继承和发扬协和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协和精神的时代亮点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协和到处都有感人的事迹,SARS期间协和对国家攻克SARS疫苗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我们身边时时发生非常感人的事迹,应该让大家知道,应该让社会知道。
    大家知道,由于旧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医患关系比较紧张,而医患矛盾又集中显现在医疗一线。一线的工作有相当的难度。我们一方面要坚持改革,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另一方面我们确实要加强宣传我们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宣传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优秀的品质,更要不断地宣传协和的传统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八个字是符合“三个代表”精神的,符合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协和精神是我们独特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让她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医、教、研密切结合也是协和的一个特点,还有老专家、老学者的经验和建议,还有我们的学生中间的闪亮的东西;以及接触广大群众时所感受到的他们的期盼和厚望,都需要我们去宣传;
    第四,要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去创新,把新时期的宣传工作做得更好。刚才鲁书记提到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我想还要贴近医护人员、贴近患者。
    最后,就是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宣传队伍。要想使宣传工作扎实有效,就必须有激励措施。我建议我们的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提一个工作计划和方案,提出一些激励机制,使工作落到实处。
    我非常有信心,有在座的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协和医院的宣传工作一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一定能够在医院改革发展工作中作出独特的贡献。(寇杰根据录音整理)


5、院领导检查防火工作


    本报讯(记者 任亚平)  日前,常务副院长李学旺、副院长于晓初亲自带队,对医院重点部位进行了安全防火检查,先后检查了职工食堂、配电室、锅炉房、液氧站等要害部位。每到一处,对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就是安全第一。
    医院防火安全,关系着医院的医、教、研发展,关系着病人的利益。医院领导一直把防火安全放在医院改革发展的第一位,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大会小会上经常讲,要求各科室把防火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刘谦院长在上任后的第一个院早会上讲“安全工作讲多少遍也不为过”,强调了做好防火、防爆、防破坏等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6、院党委举办第23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本报讯(记者 陈志军)  11月9日-13日,医院党委举办了第23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院有22个支部推荐了24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培训班,党委副书记方文钧同志在开班仪式上讲了话。
    培训期间,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精神,系统地学习了党的理论、党章和党史,参观了革命历史纪念地西柏坡,并结合形势,开展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教育。通过学习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两个先锋队”性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重温了“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增进了对党的朴实情感。


7、我院51名团员青年11月26日参加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第十届团代会。图为与会代表合影。                              摄影/本报记者  李东辉


8、住院付费类别与结算方式


    不同的付费类别,决定了不同的出院结算方式。我院住院患者的付费类别目前有:本院职工、合同单位、公费医疗、大病统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市医保,持“蓝本”,His系统内显示为:医疗保险2)、工伤保险、外地医保、与我院签约的商业保险、商业保险、自费等多种。
    出院结算方式有:
    ① 本院职工、合同单位职工、与我院签约保险公司的受益人,入院时交纳有效合同单,可免交预交金。出院时无须全额交费,交纳自费部分后即可离院;
    ② 享受公费医疗、大病统筹、商业保险的患者,外地医保的患者,及自费患者,入院时须按要求交纳预交金。住院期间发生欠费,须及时补交。出院时,结清所有医疗费方可出院;
    ③ 享受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患者,入院时必须出示有效的就医手册即“蓝本”、工伤手册。入院时按要求预交自费部分金额,住院期间发生的自费费用超出了预交部分,住院处催欠人员会发出催款书。出院时,结清自费部分才能离院。
    补充说明:
    ① 持《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证金领取证》的低保人员,到各区县指定的非营利性二级公立医院就诊,可以享受相应的医疗费用优惠。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来我院就诊的低保患者,须全额交费。
    ② 无论哪种结算方式,患者都应到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住院处会给出当日的出院证。               住院处
   

 

10、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泌尿外科 李汉忠 潘东亮
    广义上的微创技术是指在操作中创伤轻微的技术。在泌尿外科的临床范畴包括开放手术的改良术式(微小切口手术,如肾上腺手术;切口数量的减少,如肾盂癌根治术)和内腔镜技术。然而,目前微创技术的实质是内腔镜技术,即膀胱尿道镜、电切镜、输尿管肾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的应用。
    膀胱镜是泌尿外科采用最早的内腔镜,首先是由 Bozzini于1806年设计的,以烛光为光源,操作视野暗。因此,法国的Desormeaux于1853年用乙醇和松节油代替烛光,亮度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内部观察的目的,被称为内腔镜检之父。以后经过Alexander J Skene、Pawlik、Kelly等科学家的改进,膀胱镜能用于膀胱肿瘤切除、取石,以及直视下输尿管插管。1876年Nitze将光源移入腔道内,以微型灯泡用作光源,增加了冲洗系统,代替以前空气扩张膀胱的技术,最终发展为现代膀胱镜。
    19世纪法国d'Etoilles等和英国的Guthrie应用硬性器械自尿道内破坏前列腺来解决排尿梗阻,即打孔技术,是电切镜的前身,但是出血严重。以后借助现代膀胱镜和后来的电凝、电切等器械促进了电切镜的形成,1909年Beer设计出在水中使用的单极电刀,成功实施TURBt术,开创了电极外科时代。1998年由机器人操作的TUR手术研制成功,减少了因疲劳和不熟练产生的错误,便于教学和培训。
    随着科技的发展,输尿管肾镜和经皮肾镜相继问世。1969年Marshall首次将输尿管软镜插入输尿管及肾盂,开始了上泌尿系操作的尝试。在切除镜、超声、震波以及激光、套石篮等设备的配合下能进行肾输尿管肿瘤、结石和梗阻的诊治。
    1976年Cortesi进行成人腹腔内型隐睾探查,是泌尿系腹腔镜手术的先驱。随着腹腔镜自10余年前被正式引入泌尿外科以来,发展快速,已能治疗开放手术所能治疗的疾病并逐渐取代之,充分体现了创伤小、放大效果使视野清晰、解剖关系更明确、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缩短、术者人数减少和提高术者操作舒适度的优点,使微创的概念被广泛接受。现在国外已使用机器人腹腔镜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
    我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膀胱镜检和经尿道电切术(TUR)的单位,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尝试TUR。改革开放后,随着学术交流和技术的推广,TUR逐渐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和表浅性膀胱癌的主要方法,并于1987年达到国际水平。同时掌握了输尿管肾镜和经皮肾镜的技术,率先应用于上泌尿系结石、肿瘤、狭窄等病变的诊治。近年来,我科能应用腹腔镜技术,通过腹腔或者腹膜后途径实施所有肾上腺手术以及肾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半尿路切除、淋巴结清扫等高难度操作。
    因此,泌尿内腔镜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日臻完善。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操作的内腔镜手术必将成为诊治泌尿疾病的主要手段。

11、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一、历史回眸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成立于1920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眼科。许多国际一流的眼科学家,如Dr. Harvey Howard、Dr. Fuchs 父子曾在这里主持工作。被誉为“东方的维也纳眼科中心”。从1920年代起,举办多期眼科学习班,我国许多著名的眼科专家都曾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学习。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基础扎实、工作严谨、临床和科研并进的传统,成为专业齐全,融医、教、研一体的眼科基地,整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一些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首批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984年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中心。
    从1950年以来,科内多位教授担任中华眼科学会、中华眼科杂志等重要职务。罗宗贤教授历任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胡铮教授历任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等职,劳远  教授历任中华眼科学会委员和中华眼科杂志编委,张承芬教授任中华眼科杂志编委和中华眼底病杂志副总编辑。目前赵家良教授担任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总编辑、中华眼科学会防盲学组组长、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医学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联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今年10月,他被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董方田教授担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成员、中华眼科杂志和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委。陈有信副教授担任中华眼科学会秘书、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基础及临床杂志编委。赖宗白教主任医师为中华眼科学会视觉生理学组成员。
    二、现在科室规模及人员梯队
    眼科目前共有床位55张,其中东院43张,西院12张。专业学组有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病、眼科流行病与防盲、神经眼科葡萄膜炎、屈光、斜视和弱视及临床药理等。此外还设有眼科实验室。2004年又建立了眼视光学医疗中心。
    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人员梯队更趋合理。目前全科有66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15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18人,硕士学会的6人。共有技术人员10人,其中主管技师7人,技师1人,技术员2人。
    现任科主任为赵家良教授,科副主任为董方田教授、钟勇副教授、李辉副教授和陈有信副教授。
    三、临床医疗
    作为大型综合医院的一个科室,眼科能承担各种眼病,包括疑难眼病的诊治工作。在眼科的各个专业领域内都有经验丰富的专家为患者服务。每年不但完成大量的普通门诊、专科门诊、特需门诊和病房工作,还多次圆满地完成了特殊的医疗任务,经常承担下乡、支援其他单位等医疗任务。近年来承担的援外任务有:健康快车的任务已承担了2年,支援新疆塔城的任务已承担了3年,支援澳门的任务已承担了2年。短期的任务有西藏、甘肃和宁夏的防盲治盲任务。近几年来,保持有2名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援外,最多时达5人。眼科病房工作在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开展病房的各项工作,手术量约2000例/年、病床使用率95%左右、周转率9.8天。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眼科早在1958年就设立了专业学组,对促进学科发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起了很大作用。眼底病、青光眼、角膜屈光手术、神经眼科、葡萄膜炎等专业学组均为国内公认的优势专业:
    1、眼底病学组:由张承芬教授、董方田教授等主持。眼底病在国内最早开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研究;最早开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病的激光治疗;最早开展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视网膜黄斑前膜手术、黄斑下膜及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的手术、最早开展了脉络膜血管造影的临床工作。正在进行的视网膜移植等研究也促进了临床工作的开展。
    2、青光眼学组:青光眼是眼科最早成立的专科之一,现由赵家良教授、李静贞教授等主持。青光眼学组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治疗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其临床诊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通过发病机制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早期诊断方法,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最早建立了青光眼的诊断筛查负荷试验。率先在国内开展激光扫描眼底镜在青光眼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激光虹膜切除、激光小梁成形术,房水引流装置置入手术。
    3、角膜病及屈光手术组:在我国最先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多年来为上万名近视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手段和效果,并为国内15个屈光角膜中心进行了培训。开展角膜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协和眼库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眼库之一。已经成功培养了角膜基质细胞并传代,研究了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角膜上皮生长及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依据。
    4、神经眼科学组:由劳远  教授、钟勇副教授等主持,在疑难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不但为许多眼科病人解除了病痛,还协助神经外科等做了大量的诊断工作。
    5、葡萄膜炎:由胡天圣教授、张美芬副教授等主持,临床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为大量疑难的葡萄膜炎病人解除了病痛。开展了葡萄膜炎的合理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研究,促进了临床工作。
    6、眼视光学医疗中心:这是今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建立的一个专业。目前运转状况良好,已全面地开展了验光、配镜和白内障门诊手术等服务。
    四、科研工作和成果
    长期以来,眼科以临床需要和防盲治盲为导向重视和开展科研工作,并且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科内人员的作用,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如大功率氩激光对兔眼视网膜疗效的研究、兔眼视网膜前脱离形成的研究、晶状体蛋白的免疫测定、细胞半乳糖激酶测定、垂体瘤的眼部改变、视交叉的血液供应、蝶鞍部病变的视野改变、激光治疗青光眼的机制和疗效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研究、视网膜移植研究、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毛细血管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关因子相互作用和调控的研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活化模型的研究等。
    开展防盲治盲和眼病流行病学研究也是眼科的重要任务。眼科在国内率先开始建立农村防盲基地。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的合作,防盲研究工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84年在北京市郊区进行眼病流行病学调查。1989年进行西藏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获美国眼科和视觉研究学会优秀论文奖。1991年在河南林县进行白内障的干预试验,证实维生素B2可降低核性白内障的患病率。1996年进行白内障手术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研究,首次在全国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整群随机抽样研究,对大规模的白内障手术效果进行评价。1998年及2000年与WHO及NEI合作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儿童屈光不正及其随访研究,使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研究结果在2000年日内瓦举行的关于预防和治疗儿童屈光不正的国际会议上,成为WHO决策的重要的基础资料。
    眼科是北京市唯一的眼科临床药理基地,从1996年以来,已经高质量地完成了35项眼科临床药理试验。
    近5年来,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主要研究课题有:
    赵家良、马建民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国家科技部,人民币200万元;赵家良、马建民等:特异性TGF (2 dsRNA 在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化防治中的作用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民币20万元;赵家良、睢瑞芳:原发性青光眼分子遗传学研究-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人民币75万元;赵家良、睢瑞芳:高度近视眼遗传研究-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人民币15万元;赵家良: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在小梁细胞的表达和作用的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8万元人民币;赵家良:眼科临床指南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1万美元;董方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相关因素研究-院科研基金, 人民币18万元;董方田:视网膜移植临床和基础研究-院科研基金,人民币4万元;陈有信:肝细胞生长因子在PVR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教育部启动基金,人民币4万元;陈有信:中国科学出版基金,人民币4万元;睢瑞芳:高度近视眼家系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院内基金,人民币4万元;于伟泓:大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基础研究-院内基金,人民币6万元;马建民:北京市科技新星基金,人民币7万元。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8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20篇。
    近五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香港国际眼科学术大会金奖1项,亚太白内障屈光手术大会奖1项,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一等奖1项,全国中青年眼科学术会议金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
    眼科历来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工作。每年圆满完成了协和医大本科生、七转八、护理系的教学工作。有多名医师荣获院优秀教师称号。每年举办一次的眼科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学习班,进行系统的眼科学授课。该学习班已经吸引了全市的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参加。2004年完成了二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的任务,授课的内容得到了来自全国的学员的好评。
    眼科重视研究生教学工作。从1978年以来,已经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多人,博士后2人。他们毕业后活跃在国内外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领域中。现有在读博士后2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7名。
    近五年来出版的专著有6部,如“眼底病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眼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眼视光公共卫生学”、“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基础及相关疾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眼科临床问答200问”,其中“眼底病学”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编写的教科书或专著共17部。
    由于眼科发扬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优良传统,重学术、讲奉献,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不但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尊重,而且也得到了国际眼科界的认可和尊重。  眼科


12、北京协和在国内率先开展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效果良好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治疗有新法


    本报讯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任直教授、姚勇主治医等近日在协和多科协作下为两位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DN)的患者成功施行了外周神经减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术侧下肢麻木消失、疼痛明显缓解。
    外周神经减压术属显微外科微创手术,具有手术耗时短、手术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花费少、见效快等多项优点。手术的主要机理是通过解除肌肉、韧带、纤维束膜等对外周神经的嵌压,改善神经营养及血供,同时使周围小动脉扩张增加末梢血流,防止下肢缺血、坏死。
    接受手术的患者一位为女性,72岁,糖尿病20余年,双下肢乏力、麻木数年,左侧为重,多种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近几个月来上诉症状加重出现行走困难,行走时需扶手杖,感觉量化测验(QST)显示双下肢痛、温觉减退,左侧为重。另一位病人为25岁男性,诊断为I型糖尿病4年,出现双下肢乏力,疼痛半年。曾口服弥可保等多种神经营养药物无效,疼痛加重至每日需多次口服美施康定-吗啡缓释片(30毫克)控制。肌电图提示多发周围性神经源性损害,QST检查示双下肢痛温觉减退。以上两个患者均系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及手术室等科室共同协作,11月29日由神经外科主任王任直教授、姚勇主治医等在显微镜下对患者一侧下肢的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等易受卡压部位进行松解减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女性患者术侧下肢麻木消失,青年男性患者术后术侧下肢疼痛明显缓解,止痛剂减为原1/3量。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N)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60-90%。临床上多以感觉性症状为主,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的多发性神经病,其特点是症状自下而上进展,表现为肢体麻木和疼痛,多为隐痛、刺痛、烧灼痛,夜间尤重。可以形成经久难愈的“糖尿病足”,严重时需要截肢。
    DN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凯时等)或理疗、高压氧疗为主,但对于中、重度DN疗效有限。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神经外科Dellon教授自1992年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Dellon术)治疗中、重度DN,迄今已完成4000余例手术,疗效显著,术后85%以上患者疼痛及感觉障碍等症状明显缓解,在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中无一例发生下肢溃疡需要截肢治疗。目前全美及13个国家已有200多名医生接受其正规培训并有累计约4万名患者接受这一手术。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总数约为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数目递增。虽然国内一些单位曾经开展外周神经减压术,但仍存在治疗不规范,随意性强,疗效差异大等缺陷。北京协和医院在充分了解和掌握DN的病理、解剖及电理生理等特点的基础上,派专门医生赴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参加Dellon教授主办的DN解剖及显微外科学习班,并在Dellon教授指导下参与DN外周神经降压术30余例,学成归国后,结合国内糖尿病人的外周神经病特点,率先在国内开展Dellon术,取得了显著疗效。神经外科


13、协和眼科住院医师培养创出品牌
                       ——协和眼科第三届住院医师日举办


    本报讯(记者 李东辉)  11月28日,北京市眼科界的众多知名教授汇聚北京协和医院,参加由该院眼科主办的第三届协和眼科住院医师日大会。协和医院刘小伟医师所报告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治疗角膜内皮损伤的初步研究》脱颖而出,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协和眼科并以加强住院医师培养的方式来纪念我国著名眼科老前辈胡铮教授逝世一周年。
    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三十余篇,大会发言十八篇,涉及到眼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协和眼科老前辈劳远  、张承芬、胡天圣,同仁医院王景昭、王宁利、魏文斌,北大眼科中心李子良、张惠蓉;友谊医院胡咏霞、向里南;英智眼科医院胡力中等多位眼科界著名教授都应邀出席了此次大会并担任评委。他们就论文的薄弱环节发出提问并给出中肯点评,极大地开拓了青年医师的思路,使其明确了研究课题的重点和自己的不足。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赵家良教授评价此次住院医师大会时指出,专家给予此次大会论文质量较好的评价,但论文中基础研究偏多而结合临床的研究较少,这是协和眼科住院医师日活动今后改进的方向。
    经过全天的报告和评委团的严格评分,最终第一名被刘小伟大夫夺得,他报告的题目是《兔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治疗角膜内皮损伤的初步研究》。二等奖分别是龙琴大夫的《Lasik  Lasek  EPI-Lasik术后早期泪液中TGF-β1含量研究》和李海燕大夫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绿荧光蛋白基因对体外视网膜神经细胞转染的研究》。三等奖4名,他们是:施维大夫的《硬脑膜海绵窦瘘眼部表现初步探讨》,于伟弘大夫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微环境中的分化》,张枝桥大夫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光感受器细胞》和郭立斌大夫的《玻璃体注射抗生素/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分析》。
    协和眼科住院医师日大会创办于2001年,今年是第三届(2003年受SARS影响停办),已经在北京眼科界引起不同凡响,受到眼科同仁们的广泛关注。
    赵家良教授在大会的致辞上缅怀了胡铮教授的一生,表达了协和眼科后辈对胡铮老师的感激与追思。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鲁重美教授在讲话中赞扬了眼科对住院医师培养的重视,指出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是协和传统中众多的瑰宝之一。住院医师阶段是医学生将学到的系统理论与知识转换为从医技能的重要阶段,是临床医生成材的必由之路。张承芬教授饱含激情地向大家讲起自己作为一名“老住院医师”几十年从医、治学的经历与对“协和精神”的体会,她告诫每一位青年医师,良好的临床风范是在住院医师期间养成的,并殷切希望年轻人能把这一阶段当作自己人生轨迹的起点。

 

14、认识骨质疏松症  关注老年人骨骼健康


    本报讯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开展了“关注骨质疏松症”系列科普知识讲座,目的是为了使老年朋友建立对骨质疏松症及其有效防治措施的正确认识,加强医患沟通,共同降低骨折危险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次系列讲座共分为七个专题,分别由从事骨质疏松症与代谢性骨病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医生主讲,包括孟迅吾教授、邢小平教授、夏维波副教授、李梅主治、姜艳、王鸥医师等主讲。专题内容涉及:(1)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概念与诊断要点;(2)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药物概论及治疗目标;(3)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治疗;(4)骨质疏松症与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5)骨质疏松症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6)骨质疏松症与双膦酸盐类药物;(7)骨质疏松症与降钙素。希望通过本次系列讲座能够使老年朋友对骨质疏松症获得科学、全面的认识,今后有助于正确地预防和合理地治疗骨质疏松症,走出简单的“人人补钙”“盲目补钙”的误区。
    本次系列讲座已经开展了前五讲,第六、七讲的时间分别为2004年12月12日及12月26日(周日)上午9-11:00,地点为:北京协和医院老楼2楼223教室,具体通知请关注北京晚报(12月9日及12月23日),希望老年朋友注意保重身体、冬季注意避免摔跤、防止骨折。内分泌科  李梅

 

15、 编者按: 1985年,著名感染内科专家、艾滋病专家王爱霞教授报道了全国首例艾滋病患者,举国震惊。时隔20年,仅在2004年的国庆七天长假里,北京协和医院值班医生就从急诊病人中筛查出三位艾滋病人。
    20年里,中国及世界艾滋病人的数量发展惊人。与此同时中国及全球防治艾滋病工作也突飞猛进。从第一例到近400例诊治经验的积累,从探索治疗到第一部《艾滋病诊疗指南》的修订,从免疫重建理论的提出到AIDS疫苗的培养,协和医院感染内科20年来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的科研、临床和专业医师培训工作,不仅开创了中国在该领域的临床与科研工作,而且推动了国内艾滋病研究的关键性进程。
    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规定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12月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艾滋病日,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轰轰烈烈的抗艾滋宣传。世界艾滋病人总数一直在与日俱增,截止2003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数已达到4800万。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防治工作20年里所走过的历程,感受他们为我们所创造的感动——

协和艾滋病诊治研究二十年


本报记者  段文利
珍珠般片段串起的中国抗艾历程
    1985年报道了我国首例艾滋病患者,拉开了中国艾滋病临床研究工作的序幕。
    在国内首先开展对献血员HIV抗体的筛查,于1989年发现了第一例经性传播的中国HIV感染者。
    1993年在国内首先开展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并长期跟踪随访,为我国近年来应用西方HAART(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鸡尾酒”疗法作好了前期准备。
    1995年王爱霞教授牵头制定了我国艾滋病治疗的国家标准,2001年又进行了修改,使我国艾滋病诊治工作走向规范化。
    1995年在国内医院中首家建立了P3实验室,开创了国内医院分离和研究HIV的先例。
    在诊断HIV/AIDS的常见并发症PCP(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CMV(巨细胞病毒)等疾病的检测方法上国内领先。
    十几年来我院共发现和诊治了HIV/AIDS患者400例,是目前国发现HIV/AIDS患者例数最多的医院。重视艾滋病的早期发现,发挥协和医院多科协作的综合优势,积累了丰富的艾滋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提出了临床早期发现HIV/AIDS的“协和经验”;首先提出病重住院,一般则门诊随访的协和治疗模式。
    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国艾滋病人免疫改变及免疫反应特点、免疫功能重建的研究,并且发现我国HIV/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和异常免疫激活与疾病进展程度高度相关,这一发现对我国艾滋病的临床实践具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该研究于2003年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内目前在艾滋病研究领域所获的最高奖项。
    2001年与眼科一起在全国首先报道巨细胞视网膜病毒的艾滋病感染者(见单独报道)
    2004年,李太生教授牵头撰写的《艾滋病诊疗指南》将正式出台,该指南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我国艾滋病病人的临床特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艾滋病从基础到临床、从治疗到预防各方面的处理原则,是我国艾滋病诊治的纲领性文件。
他们还将临床和科研结合, 建立了艾滋病的数据和标本库; 参与和主持完成了中国目前唯一两个通过SDF批准的艾滋病中药临床试验;国产和进口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观察。
    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54篇,其中有2篇发表于Science和Lancet杂志上。
    2000年以来,设立了艾滋病热线电话,为众多的艾滋病病人和“恐艾症”患者解决了身心痛苦,也提高了该科知名度。
    20年来,该科专家奔波于全国各地,宣讲艾滋病的诊断、防治知识,为各省市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接受培训人次近两万人。2002年又被卫生部选为全国艾滋病临床培训基地。
    感染内科目前有多项国内、国外艾滋病科研课题,包括欧盟的艾滋病疫苗研究项目(INCOLL项目)国家艾滋病十五攻关项目(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和科技部的艾滋病中法研究先进项目,美国的CIPRA项目临床课题和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2004年)等,共有科研基金1000多万元人民币。
训练有素的梯队
    感染内科现有在职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7名,均有国外学习经历)此外,现有研究生6名,国外在读博士后1名,有一支在艾滋病临床诊治和科研上有相当实力的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医院在2002年成立了“艾滋病诊疗中心”。目标是建立中国一流的艾滋病临床研究和治疗基地,在为病人提供临床服务的同时,研究中国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治疗方法,并与国际同行合做,开发艾滋病新的治疗药物;同时,为我国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临床技术平台。目前,中心首席科学家由王爱霞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为李太生教授。
    王爱霞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会员,中华传染病学杂志副主编,在国内首先开展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先后发现了我国第一例AIDS病人和首例经性传播的中国HIV感染者,是我国艾滋病诊治国家标准的起草人,完成了AIDS培训教材的主编工作,是我国性病和AIDS防治协会常委。
    盛瑞媛教授:曾任感染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负责“皮肤病.性病”一书中艾滋病章节的撰写。
    李太生教授:1993~1999年1月,在法国师从世界著名的艾滋病学临床专家C. Katlama 教授和免疫学专家B. Autran教授从事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和免疫研究。在艾滋病的免疫重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997年首次提出了经有效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的新理论,先后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Lancet》和《AIDS》等杂志上发表数篇论著。曾获1999年度法国优秀外国医师奖,是第一个获该项奖的中国人。1999年回国后立即在协和医院建立了艾滋病免疫实验室,开展中国艾滋病人免疫重建研究,使我国该项研究接近国际领先水平。现任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和寄生虫分会常委兼艾滋病学组组长。是全国抗击非典先进科技工作者、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代表和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技奖。
    中心成员还有邓国华教授、吴梓涛教授、刘晓清副教授、刘正印副教授、王焕玲主治医、范洪伟主治医、马小军主治医、周宝桐主治医、吕纬主治医和葛瑛住院医。
    有专门的实验室人员:邱志峰、韩扬、许少侠、张伟红和张月秋。专科护士:左玲燕

[资料链接]免疫功能重建理论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是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急性感染期以CD4+ T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为特点,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 T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无症状感染期以CD4+ 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为特点,CD4+ T 淋巴细胞数多在800~350/mm3之间,此期持续时间变化较大(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约8年左右;进入有症状期后CD4+ T淋巴细胞再次较快速的减少,多数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数在350/mm3以下,部分晚期病人CD4+ T淋巴细胞数甚至降至200/mm3以下,并快速减少。
    CD4+ T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是多因素所致,可能由于CD4+ T淋巴细胞的破坏增加;CD4+ T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淋巴组织扣留外周血的CD4+ T淋巴细胞等。
    CD4+ T淋巴细胞功能出现障碍,主要表现为:T辅助细胞1(Th1)细胞被T辅助细胞2(Th2)细胞代替、抗原递呈细胞功能受损、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能力丧失,使HIV/AIDS病人易发生各种感染。
    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是HIV感染后的另一免疫病理改变,表现为CD4+、CD8+ T淋巴细胞表达CD69、 CD38和HLA-DR等免疫激活标志物水平异常的升高,且与HIV血浆病毒载量有良好相关性,且随疾病进展,细胞激活水平也不断升高。因此,异常的免疫激活状况不仅可以衡量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还可以预测CD4+ T淋巴细胞减少的速度。
    免疫功能重建理论:1997年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艾滋病是“不治之症”,但科学家们在1997年提出的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理论改变了这一概念。这是近年来艾滋病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对艾滋病的治疗与研究影响极大。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的含义是指经抗病毒治疗后,上述HIV所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即:1)减少的CD4+ T 淋巴细胞恢复正常;2)CD4+ T淋巴细胞恢复对记忆抗原刺激的正常反应能力;3)病人体内异常的免疫激活恢复正常。当然,免疫重建更包括抗病毒治疗后,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下降,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减少。但HAART治疗对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也有其局限性:1)HAART不能使所有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2)HAART不能重建抗HIV的CD4+ T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CD8+ 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HIV的能力也下降,这意味着病人需长期维持用药。

 


16、我院三人入选2004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


    本报讯(记者 林夕夕)  日前,北京市科委公布了2004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人员。在入选的100位人选里,我院共有3人入选。他们是基本外科主治医师郭俊超、眼科主治医师马建民、内分泌科助理研究员黎明。
    据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科技新星计划的培养期为三年,分A、B两类进行资助,旨在选拔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以项目为依托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带头人和科技管理专家。
    从去年开始,科技新星计划的资助范围由市属企事业单位扩大至所有位于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我院去年首次申报,妇产科谭先杰入选,今年我院申报6人,有3人入选,每人获得7万元资助。


科技新星入选人员-眼科马建民
    马建民,2002年10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做临床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著名眼科专家赵家良教授。
    在博士后临床工作期间,在导师悉心指导下,对眼科学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疑难病例的诊疗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积极参加各种课题的申报和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2004年成功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得北京市科委为期3年 (2004年8月-2007年8月) 的专项培养基金的资助;2004年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直接成功参与申请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的课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筛查和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研究”(2004年10月-2006年12月);2003年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第2位)直接成功参与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 “TGFβ2特异性dsRNA在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化防治中作用的研究”(2004年1月-2006年12月);2003年2月获得ARVO会议的资助,成为中国大陆仅受资助的7位代表之一,在新加坡参加了国际眼科界久负盛名的ARVO会议,为医院和科里争得了荣誉。
    除此以外,还参与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的重大课题——原发性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参加北京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人类重要功能基因编码蛋白质研究及重大疾病遗传资源的收集——高度近视眼家系资源收集”等的研究工作。近2年来撰写和发表“兔眼球摘除后眼眶畸形发育机制的实验研究”、“TGFβ及其拮抗剂在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等10篇论文。参编参译《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疗规范》、《现代青光眼基础与临床》、《眼科手术学》等眼科学书籍5部。
    积极参加单位及社会的各项公益活动,如参加每年6月的“爱眼日活动”;2002年10月应邀参加北京广播电台主持的名医有约中的青光眼诊疗疑难问答节目和2003年2月参加健康宝典节目等宣传公众保健知识等公益活动;2004年1月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和科技部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到江西省井冈山革命老区奉献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爱心。

科技新星入选人员-基本外科郭俊超
    郭俊超,男,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1990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4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实习,1995年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担任住院医师。1999年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师从于朱预教授,攻读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外科医院胰腺外科中心从事胰腺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胰腺癌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治医师。
    自进入协和医院工作以来,在“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院训指导下,在无数老教授的言传身教下,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谦虚、平易近人,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对待患者能够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与周围同事相处融洽,相互支持。
    从事胰腺癌化疗耐药工作多年,在导师的指导下,于2001年首次在国内检测了胰腺癌细胞株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首次建立了胰腺癌耐药细胞株SW1990/FU,其成果已在国际会议上交流,部分内容发表在Pancre-atology上。留学期间,在著名的胰腺学家,美国Georgia大学的Bockman教授指导下,建立了胰腺癌动物模型,并对胰腺癌细胞起源和演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成果不但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还获得了 “2004年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科研论文二等奖”和“北京协和医院科研论文三等奖”,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年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
    在坚持长期临床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及1项协和医院重点课题的工作。回国后即获得了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和北京协和医院青年课题基金的资助,2004获得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并进入了北京市科技专家数据库。
    近3年来,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著7篇,包括以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Gastroenerology (影响因子13.44)、Oncogene (影响因子6)、和Lab Invest. (影响因子4)等杂志4篇;在国内一级杂志发表论著、译著和综述12篇。


科技新星入选人员-内分泌科黎明
    黎明,1970年6月出生于四川仁寿,1995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从事科研工作至今。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2003年通过卫生部副研究员资格。
    一直从事内分泌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科室领导的支持下,开展了激素单抗隆抗体的制备和新一代免疫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先后成功研制了抗人胰岛素、C-肽和瘦素等激素的单克隆抗体;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真胰岛素、胰岛素原和瘦素的新一代免疫测定法,并将其转化为医院的临床检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还以这些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测定法为基础,组织和协助开展了在肥胖症、糖尿病、胰岛素瘤、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发病机理以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出和证实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所倡导的用“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测定评价β细胞的功能以及估测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已引起了同行的广泛重视和认可。以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为切点,开展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在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有“Resisti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中作用”;“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β细胞功能和脂肪细胞因子变化的前瞻性研究”;863计划子课题“户尘螨过敏原标准化制剂的研究”;北京市2003年度重大科技项目 “营养转型期儿童成人慢性病的综合性防治研究”。至今已完成和发表了科研论文近20篇,并多次在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言交流,获得过多项奖励。
    作为协和培养出来的科研人员,多年来深受老教授的言传身教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 的协和精神的熏陶。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具有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00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

 

17、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成员


    根据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我院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  谦
副组长:鲁重美、李学旺
成  员:其余各位副院长均为领导小组成员
学科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赵玉沛
副组长:陈  杰
成  员:由组长、副组长组织医、教、研、护等
        相关人员


18、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


    医院决定将美院和北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合二为一,进行统一领导。
规划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  谦
副组长:鲁重美、李学旺
规划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赵玉沛
副组长:方文钧

19、学术委员会成员


资深委员:方  圻  葛秦生  赖钦声  刘彤华
          陆召麟  史轶蘩  唐伟松  王世真
          王爱霞  王  恒  张连山  张之南
          朱  预  朱元珏  钟守先
         (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主任委员:郎景和
副主任委员:刘  谦  沈  悌  邱贵兴
秘    书:陈  杰
委    员:陈  杰  崔丽英  管  珩  梁晓春
          刘  谦  金征宇  柯美云  郎景和
          李大魁  刘大为  李学旺  鲁重美
          罗爱伦  马  遂  戚可名  邱贵兴
          任洪智  沈  悌  唐福林  王宝玺
          魏  珉  徐  苓  曾正陪  赵家良
          赵玉沛  朱燕宁  (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