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时间:2018.02.07 字体: 发布来源:张孝骞 作者:张孝骞

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维护病人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外,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基本的、必备的条件。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医德,使之成为全体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有医院成员(包括行政、医护、科研、辅助科室、后勤等),都要把“一切为了病人”作为服务目标,全心全意为恢复病人身心健康而努力。

医德内容甚为广泛,它包括思想、情操和言行举止等方面,但医德水准最明显地体现在医患之间的关系上。这里,我想从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谈谈对医务工作者的道德要求。

首先,要有热情亲切的服务态度。病人求治心切,要求医务人员以尽快的速度使之解除痛苦,恢复健康。然而医疗本身总是与病人的愿望有一定差距的。这个差距体现在当前医学水平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技能上。而高尚的医德能够使有限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尽可能缩小这个差距。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只有病人充分信赖医务人员,才能详述病史,配合诊断和治疗,更好地共同与疾病作斗争。即令有时病人开始不够合作,经过医务人员热情服务的感化,也可以转变为合作。记得有一位病人脾气不好,使住院医生感到很难办。有一天,医生看见护士还没来得及为这位病人倒便盆,便主动为他倒掉了。没想到这件小事,竟使病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成为最肯合作的病人。

热情亲切的服务态度来自对病人深切的同情心,应该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来检查自己的工作,理解病人的心情,这样就能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有了深厚的感情,和病人建立起战友般的关系,即令出现医疗失误,也能得到病人的谅解。某院医生做乙状结肠镜检时,不慎穿破肠壁,由于医患关系很好,竟出现医生伤心难过,病人劝慰医生的动人情景。可见服务态度不是一个小问题,尤其是第一次接触给病人的印象最为重要。当前诊务繁忙,门诊、急诊量很大,医院各部门工作人员,尤其是首先接待病人的人员,更要特别注意。病人对医院的印象,以及以后与医务人员感情的建立,每每取决于最初这一印象。对待病人,一定要给以“宾至如归”之感,否则以后虽做大量工作,也可能改变不了病人先入为主的成见。

其次,要有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医疗作风。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一些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很多并不是技术性的,而是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我虽从医60多年,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医务人员应力求在医疗实践中做到周密、细致、可靠,尽量避免错误,要报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

最后,谈一谈实事求是的问题。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务人员不应不懂装懂,更不应知错不改,任何时候都有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当担负的道义责任。那种自恃学识、经验丰富,不顾病人安危,存门户之见,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做法,是不符合医德要求的。医生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做到诊断完全正确很不容易。诊断不论如何深化,也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疾病某一阶段的认识,而疾病的轻重起伏是变化多端的,不管多么高明的医生,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认识上的错误。因此,一个好的医生应有兼收并蓄的胸怀,随时纠正错误的勇气。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不隐讳工作中的错误,将百例“误诊”汇编成册,从中吸取教训,不少其他医院也或多或少这样做了。这样勇于自我批评的实事求是作风是医德高尚的表现,值得大力提倡;而文过饰非,沽名钓誉的作风,则是临床工作者应当坚决摒弃的。

总之,要想当一名不负人民期望的称职的医务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陶冶高尚情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