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视点
让人本主义回归医疗(下):刘晓红主任访谈录
时间:2018.01.23
点击数:
字体:
来源:灵北学院

关注阿尔茨海默病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会不会经常遇到较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刘晓红主任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随着广泛的媒体关注宣传,老年人发现自己记忆不好有问题的时候,很可能来老年科就诊。患者会询问老年科医生自己是否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遇到这种情况,老年科医生要为患者做包括认知功能在内的老年综合评估,做到即时发现,尽早处理。早期用药能够让一些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改善,至少不会那么快速地下降。对一些特殊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会邀请神经科医师参加会诊或多学科团队查房,商讨指定治疗及照护方案。

与国际接轨的发展道路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管理和运行完善,很多工作都做到了无缝衔接,赢得了患者的口碑。刘晓红主任介绍了老年医学科的创办过程。

对老年患者而言,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是碎片化的,刘晓红主任及其团队想做的是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科室。2006年,协和老年医学科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这个基金会在近一个世纪前参与了北京协和医院的筹建。老年科做住院医培训的时候,基金会又提供了一笔资金。培训是与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合作的,他们的老年医学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在创办的初期幸运地得到了外界的有力支持。

协和老年科起步之初,刘晓红主任及其团队要在现有体制下去做自己的努力。那时候,包括像现在的远程医疗、还有上门医疗等都没有多少先例和模式;老年科的医生也缺少晋升的渠道,这些只能慢慢争取、慢慢改变。用刘晓红主任的话说,就是必须要适应,去努力改变现状,“像豆芽菜一样地曲线发展”。

由于老年科是一个全新的科室,很多东西都需要到外面去学习。那时刘晓红主任和她的同事们每年都要参加美国老年医学会年会以及四年一次的世界老年学暨老年医学大会,积极地学习、消化吸收国外的老年医学发展模式和先进理念。最近几年,老年科的发展比较迅速,医生有机会晋升了,队伍也稳定了。老年科的同事们对于今后发展有一个很大的愿景,那就是老年科医生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执业,将来放开多点执业,老年科医生就是先锋队。

此外,刘晓红主任及其团队还特别关注老年群体的医疗保险问题。现在的保险是按数量付费,医院挣的越多、医保付的也越多。这种模式不符合未来的趋势。将来应该是按单病种收费,患者在医院里的并发症越多、住院时间越长、医疗机构的亏损就会越多。按质量付费、总额预付费是将来的趋势。

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概括起来讲,就是患者的各种检查只有住院后才能更好地报销。比如说在北京,1600元以上就可以在门诊报了,但是其报销比例可能只有60%,住院后的报销比例可能是80%-90%。外地大部分城市的门诊都是不给报销的,实际上就是鼓励了住院。因此,刘晓红主任认为在专科更需要推广老年医学理念,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诊疗决策,而不是单病种治疗的叠加。

现在,协和医院老年科共有10名医生,但刘晓主任的团队在外面的讲课多达120多场,今年还会有更多。其中很大一部分课是给外科、麻醉科、肿瘤科、药剂科讲的,这些科室的医护人员也都意识到需要学习老年医学的知识。这对老年医学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改变。

除此之外,在刘晓红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都充满热情,积极将自己的知识和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并撰写成文章,发布在科室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和年苑”(微信号:Inclusive-Geriatrics)上。只要对老年人有用的文章,公众号都积极发布,比如微信号上文章有台北荣民总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陈亮恭描述痴呆的文章《西出阳关无故人》,其他的还有《存钱不如存肌肉》、《父母在、不远行》等文章。

接下来,刘晓红主任还会把国外的专家请进协和医院。2018年,来自霍普金斯老年医学中心的专家将在协和“驻扎”三个月,帮助老年科做基地建设,探索适合中国的模式。而这些,也是刘晓红主任未来最为关注的地方,这对国家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协和老年科的实践也必将对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成功老化和积极老化理念

中国已经大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老年医学也亟待蓬勃发展,对于老年人和老年医学,刘晓红主任讲述了“成功老化”和“积极老化”的理念。

刘晓红主任说,大家都会变老,我们特别希望的是“成功老化”,不希望是病态的老化,很早就进入一个不健康的状态。“成功老化”就是可以有一些慢病,这不可避免,但是功能要好,能够独立照顾自己,能够独立生活在社区。不抑郁,要有好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然后有一个好的家庭与社会支持,这就是“成功老化”。

“成功老化”之后再进一步叫“积极老化”,要参与到社会中去。日本鼓励80岁以下的老人要帮助社会进步,开车的都是老人,商店里、饭馆里面工作的都是老人,80岁以上要在家里帮助照顾小孩等等,一定要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对于社会有用才行。在这个年龄段老年人还有很大的能量,为什么不去发挥?如果这样下去,将来是三个人养一个老人,再加上一些痴呆的老人,连个照料者都没有。应该鼓励有能力的人去照顾那些没有能力的人,发挥老年人的价值才行。老年人的能力一定要发挥出来,而不是成为家里的“太上皇”和“沙发土豆”,那样反而退化得更厉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应该切实落到实处。

来源:灵北学院,转发时有节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