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医疗
出血及血栓性疾病
时间:2017.12.10
点击数:
字体:
作者:张炎
来源:原创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是我国最早开展凝血相关检测的单位。目前血栓与止血专业组每年吸引着大量全国各地的病人前来就诊,并担负着北京地区和全国各地疑难重症出凝血疾病和易栓症的会诊工作,血栓与止血实验室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会诊实验室之一,每年还定期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出凝血问题会诊”学习班。在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近几年还完成了十余项出凝血疾病和易栓症的临床科研和临床试验。血栓与止血专业组团队齐整,赵永强教授任专业组组长、血栓与止血诊治及研究中心和血友病中心主任,成员有王书杰教授、朱铁楠副教授、蔡华聪主治医师等。

血友病方面:

  • 血液科于1932年即开展了有关出凝血的相关检验,至1960年代成为当时国内出凝血检验较为健全的实验室之一,检测项目包括出血时间、试管法凝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PT和KPTT试验等,并能应用吸附血浆和吸附血清进行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乏的鉴别诊断。
  • 1980年代在国内率先以APTT替代KPTT进行凝血检测,并开始凝血因子活性和抗原的定量测定。
  • 1990年代初建立了血友病A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Bethesda方法和血友病A的产前基因诊断。
  • 赵永强教授团队在2007年创建起国内首家具有独立诊室、专职护士和专职医师的血友病治疗中心,并作为组长单位建立起北京血友病协作组,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北京地区血友病综合治疗和管理模式。
  • 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血友病中心被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指定为北京市血友病管理中心,2010年被世界血友病联盟指定为中国血友病培训中心。多年来,承担多项省部级血友病临床研究,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一项 。

易栓症方面

  •  以潘家琦教授、赵永强教授领衔的团队,1990年代初率先在国内开展遗传性易栓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活性与抗原,活化蛋白C抵抗)和获得性易栓症(狼疮抗凝物等)的检测,积极开展易栓症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研究,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普及和推广易栓症。
  • 1992年与骨科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调查和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
  • 2003年在国内报道了首个遗传性蛋白S缺乏的家系。
  • 2006年组织了国内最大例数的健康汉族人遗传性易栓症的调查,建立了汉族人群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的参考值,报道了这三种天然抗凝蛋白活性缺乏的发生率和常见基因突变点。
  • 2010年报道了首个凝血因子V基因新突变(G2172→C)相关的遗传性APC-R家系。
  • 血液科在易栓症方面的研究得到业界同仁的广泛认可,于2012年作为执笔单位,发表了中国易栓症专家共识,进一步推进了易栓症的规范化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方面

  • 1970年代,张之南和单渊东等在国内积极推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有关研究,取得积极成果。
  • 1987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资助下正式创建血栓与止血实验室,血栓与止血专业组也同期成立,率先引进FDP和D二聚体等试验,使DIC检测技术与国际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