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医疗
血液肿瘤
时间:2017.12.10
点击数:
字体:
作者:张炎
来源:原创

        血液肿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一直是血液科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血液科在诊治血液肿瘤特别是一些疑难血液肿瘤方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承了几十年的历史,涌现出张安教授、张之南教授、侯虞华教授、武永吉教授、沈悌教授、周道斌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在良好的学术气氛下,血液科每年吸引着大量全国各地的病人前来就诊,年收治新病例数在500例左右。

血液科技术力量雄厚,根据国内外诊疗新进展,制定了并定期更新血液肿瘤诊疗常规,做到规范、合理地治疗每例病人,诊治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血液肿瘤专业组人才梯队合理,每周针对疑难病人进行全科查房。目前在职医师有周道斌教授、王书杰教授、张薇教授、段明辉教授、庄俊玲教授、李剑教授、曹欣欣副教授。

 

恶性淋巴瘤方面

  •  在沈悌教授和周道斌教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协和医院各学科的综合优势,其MDT模式下的淋巴瘤诊治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首先在诊断方面:定期每月1次的“血液-病理临床讨论会”,迄今以举行近30次。发现并解决许多疑难病例。在治疗方面,坚持每周的“月报制度”和“专业组查房、移植查房制度”,保证了治疗的规范性。将淋巴瘤的传统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新型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放疗及手术治疗等有机融合,真正实现患者的个体化诊疗和多位一体的综合治疗。
  •  特别在少见部位淋巴瘤(例如中枢神经系统、肺、肾上腺和睾丸等)、多并发症、多合并症的病例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国内率先开展了Ommaya囊内注射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复发的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研究,效果显著。
  •  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开展前瞻性探索,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 与病理科合作,积极开展淋巴瘤的基础研究工作。
  • 2010年与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PET中心以及外科合作,建立了疑难淋巴瘤病例会诊平台。

白血病方面

  • 20世纪30年代侧重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砷制剂(亚砷酸钾,Fowler液)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 20世纪50年代末曾对我院的白血病病例进行分析,看到我国白血病类型的分布特点,并报道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
  • 6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较早地开展细胞化学染色、细胞染色体分析、姐妹染色体交换等观察。
  •  6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药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带领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北京协作组,制定了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指南。
  • 70年代后期,对白血病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特点进行观察;制备了针对白血病细胞表面特异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发现对白血病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约在同期开展了骨髓细胞培养,用于白血病等的观察。
  • 近年来,开展了大剂量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AML、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以及儿童方案治疗成人ALL、C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多项研究,建立了诱导-巩固-造血干细胞移植-维持治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综合治疗体系。
  • 建立了依据于形态学、流式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的综合诊断和预后分层平台,给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效工具。

浆细胞病方面

  • 1954年报告了我国第一例多发性骨髓瘤。在武永吉教授团队带领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近年率先在国内开展骨髓瘤免疫表型测定和磁珠分选瘤细胞工作。并通过研究骨髓瘤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粘附分子表达特点揭示骨髓微环境对疾病发生的促进作用。借助动物模型在国内开拓性地进行骨髓瘤骨病发生机制研究,观察药物阻断破骨细胞活性对骨病和肿瘤生长的影响。近5年我科参加并出色完成了多项与多发性骨髓瘤有关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 近10年时间里建立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POEMS综合征的临床队列,确定了POEMS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了POEMS综合征的生存预后模型。同时,依据患者的年龄和脏器功能、体能状态建立了POEMS综合征的分层治疗策略。对高危患者采用短程化疗后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低危患者进行直接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对于不能接受移植的患者,给予马法兰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这些成果成功地构建出了POEMS综合征的综合治疗体系。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Blood, Leukemia, Haematologica,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等杂志。
  • 对于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联合心内科、病理科、和放射科等科室,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利用激光显微切割联合质谱蛋白质组学鉴定淀粉样变亚型的方法。建立了分层治疗策略,对于低危早期患者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对于高危晚期患者则采用基于新药的化疗方案,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相关工作得到了1项国自然面上基金和1项首都临床特色基金的资助,成果发表在Plos One和中华血液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