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专业组
糖尿病专业组
时间:2022.01.18
点击数:
字体:
来源:本站原创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糖尿病专科于1975年由著名中医祝谌予教授牵头成立。40余年来,在祝谌予、郭赛珊及梁晓春等教授带领下,专业组在医教研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曾经获北京市科技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科技奖等17项。2005年被批准为十一·期间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特色诊疗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重点专病建设单位。同年被评为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09年获国家中医内分泌(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2011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内分泌)建设单位。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目前为北京市中医治未病糖尿病团队(2017年),国家中医内分泌(糖尿病)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培养点。

目前糖尿病组教授4名(梁晓春、田国庆、张孟仁、朴元林)、副教授4名(尹德海、吴群励、屈岭、杨丹)、主治医师6名(崔雅忠、孙青、张倩、景光婵、石玥、史晓虎);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研究生在校期间90%以上被评为优秀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

专业组成员承担各类课题5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面上项目7项、青年项目7项),国家科技部课题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首发基金6项(重点攻关项目2项、自主创新项目6项),教育部博士点项目1项,中医药管理局项目9项,院校级课题12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5篇,SCI论文46余篇,中文论文319余篇,获优秀论文6篇,主编有关糖尿病书籍12部,参编8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简述如下:
        1
.国内首先提出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祝谌予教授1978年在国内首先提出糖尿病患者存在瘀血的学术观点,报道了用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糖尿病获效的病例。并在国内率先开展对糖尿病血瘀证的研究。结果证实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等异常,并发现糖尿病无血瘀证患者亦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异常,提出对糖尿病患者要及早采用活血化瘀治疗,防患于未然。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2.国内首先确定糖尿病辨证指标和分型治疗: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按照“三消”辨治,80年代初祝谌予教授认为这种分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组织糖尿病专业组对1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7个证型(阴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火旺型、血瘀阻滞型),并确定了证候标准及其治疗原则和代表方剂,论文发表在1982年上海中医药杂志。当时这种辨证分型标准的提出对促进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客观化、标准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其中含有消渴病的辨证分型)奠定了基础。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祝谌予教授继承施今墨老师的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创立了益气养阴活血方,临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血瘀证糖尿病患者,指导研究生证实该方能够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抑制体外血栓形成,89年论文发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临床应用了近20年,发表论文10多篇。

4.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

团队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慢性病并发症的研究,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脑病等。尤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领域研究深入,处国内领先水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组总结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研制了筋脉通胶囊。临床治疗了数万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多数患者解除了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所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实验研究表明,筋脉通能够增快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抗脂质过氧化,改善多元醇代谢;减轻坐骨神经蛋白非酶糖化终产物(AGEs)的形成,降低坐骨神经AGEs受体mRNA的表达。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近端胃排空异常的作用,可能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亦有一定的作用。课题组主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分型标准已纳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规范》。提出的应当高度重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修复再生作用并进行了中药对其的系列干预研究。相关工作多次在国内大会交流,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10余篇,先后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及华夏科技成果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