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第13批援藏医疗队组建出征,奔赴美丽的雪城拉萨。此次医疗队共10名队员,分别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和肿瘤医院。我院共5名同志参加,高凤莉老师、消化内科姚方副教授、神经外科窦万臣医师、神经内科周立新医师和我本人。
来西藏之前,大家既兴奋又不安,但更多的是期待,盼望着能把我们有限的专业知识与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同道们交流,共同造福于广大的藏区人民。从北京出发前,医科院领导和赵玉沛院长亲自为我们送行。
自治区人民医院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室领导和同志们也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我们关心和大力支持,为我们在西藏安心工作提供了保障。全体队员在克服高原反应后,迅速投身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此次医疗队中除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7位同志外,还有从事护理、医院感染和医务管理的3位同志。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除了临床医疗外还包括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
医疗方面,各位队员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和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客观条件,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支持下,重点强调了临床诊疗流程的规范化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开展了一些新技术和重大手术,开创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多项第一。例如,神经外科窦万臣大夫主持了自治区人民医院首例脊椎椎板复位内固定术;胸外科邵康教授成功进行了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切口下的肺减容术;消化内科姚方副教授对一例胃杜氏溃疡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功进行了内镜下止血治疗,西藏地区报纸和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肿瘤科的吴铁成教授成功开展了乳腺癌的美容手术。此外,在危重病例抢救、疑难病例会诊、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化方面,我院医疗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护理方面,来自阜外医院ICU的戚伟同志在具体的护理细节方面向人民医院提出了很多合理化改进建议,传播了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促进了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教学方面,除了日常的教学查房和科内讲课,医疗队还举办了院级学术讲座,分别就本学科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精彩报告,得到了全院医护人员的热烈欢迎和好评。科室内部和院级学术讲座共计30余次。
科研方面,邵康教授在全院举办了“如何申请科研课题”的讲座,开展了“西藏地区结核病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写出了精彩的学术论文;吴铁成教授指导肿瘤科医生开展了肿瘤患者病例登记和随访工作;我本人指导放射科医生开展了包虫病影像诊断的临床科研工作。
管理方面,从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高凤莉老师和从事医务管理的鲁蓓大夫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深入各个病房进行认真调研,结合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协助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全院举办了相关讲座,更新了全院医务人员对于医院感染和医务管理方面的理念。
我的专业是放射介入治疗,主要在导管室工作。尽管该院拥有的双向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开展的介入诊疗项目仍比较有限,主要是进行肝癌的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造影、脑血管造影等。首先,我对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了规范,强调了血管造影的顺序(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和肝动脉),并教授了微导管的使用,对碘油的栓塞剂量进行了调整。之后,我带领两位当地的介入医生,开展了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我还成功进行了自治区人民医院首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动脉插管溶栓治疗和首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急性肺栓塞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通过在全院举办“介入放射学概论” 讲座和编写“介入放射技术的主要临床应用”,对其他科室的医师普及了介入放射学的知识,推动了介入放射诊疗技术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应用。此外,我还与区人民医院的同事们积极开展了CT和超声引导下肝肺病变的经皮穿刺活检,对穿刺活检针进行了改良,使得取材标本量和阳性率明显提高,显著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除了参加导管室的日常工作以外,我还积极参加科室疑难病例的读片和院内影像会诊工作,先后诊断了“肝脏多发结节状脂肪肝”、“胆总管囊肿”、“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症”和“直肠膀胱瘘”等少见病例。鉴于西藏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高发的特点,我指导科室年轻医生,开展了CT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工作,对CT扫描技术和血管重建方法进行了优化。同时,由于西藏地区的疾病谱和内地有较大的不同,我也学习了肝包虫、肺结核等内地相对少见疾病的影像表现,有很大收获。
在援藏的短短3个月内,通过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同事们的交流和自身观察,医疗队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医院发展的问题,在中期座谈时向医院的各级领导提出了诚恳的建议,主要包括:1、急需加强部分硬件平台的建设如购置钼靶乳腺X线机、放疗设备、彩色超声、胸腔镜、病理远程诊断系统等设备;2、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部分专业缺少学术带头人;3、科研意识较薄弱,科研资金投入不足。以上建议得到了医院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
西藏自治区自然条件比较艰苦,在医疗服务的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内地一流医院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在该院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近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充分体现了高原人民的奉献精神,令全体医疗队员都十分感动。医疗队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在援藏期间发挥点滴作用离不开医科院、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领导的支持,离不开所在科室的努力和配合。国家历来对援藏工作十分重视,近几年更是在资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了投入,我们相信,双方医院的传统友谊会更加深厚,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必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虽然我们已经离开了西藏,但是3个月的援藏工作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永久的宝贵财富。
放射科 李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