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我院妇产科科普宣教进社区
时间:2011.08.31
字体:
作者:孙之星
来源:协和医大05级

    7月27日,我院妇产科朱兰主任医师应邀为永定门外街道的社区居民举办了一场生殖健康讲座,拉开了妇产科科普讲座进社区系列活动的序幕。

    血带块痛,础润而雨
    在讲座中,朱兰大夫结合妇产科临床诊疗,将社区居民关心的科学健康知识娓娓道来:各个时期女性的常见病各不相同,对于青春期女性,妇科炎症较少,但月经不来潮、月经紊乱比较突出;子宫肿瘤不多见,卵巢肿瘤不少见(且有10%-30%为恶性)。少女也需进行必要的妇科检查,尤其警惕附件包块。生育期女性最适宜的生育年龄为23-25岁,因此符合晚育的应尽早生育,还应尽量避免做第一胎流产。而更年期,又被称为“多事之秋”,此时女性可能会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肿瘤发病明显上升,并有盆底功能障碍。妇女在婚后,每年都应做一次B超检查,一次宫颈防癌检查,以及时发现相关问题。
    朱兰大夫还特别告诉社区居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血、带、块、痛就是妇女病的风雨,对于它们所预示的病症,要观察、要警觉。
    “血”:朱兰大夫详细地向社区居民解释如何估测月经的量,什么情况称为月经量多,何种痛经应警惕;对于异常月经,应注意是有周期规律的,还是无周期规律的,因为原因可能殊为不同。应及时就诊,查明病因。对于围绝经期(“更年期”)女性来说,过早、过晚的绝经都不好。过早绝经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过晚绝经则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绝经后出血是危险信号。朱兰大夫向社区居民强调,一旦出现绝经后出血,不论血量多少,持续时间多久,次数多少,都应进行检查,明确出血的来源和原因。
    “带”:正常白带呈蛋清样或白色糊状,无腥臭味,量少。值得注意的是,排卵期及妊娠期白带可有所增多,有时有拉丝变长,这些都是正常的。而如果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并有异味,以致伴有外阴瘙痒或灼痛,就应注意是否有阴道炎。
    阴道炎的实用防治要点包括:养成淋浴习惯;最好使用一次性内裤,或10分钟煮沸个人毛巾和内裤;采用专用洗盆;不建议盆浴清洗或高温烫洗外阴,不要滥用灌洗剂,避免直接接触公用马桶坐垫,以及不要长时间应用卫生护垫等。
    “块”:朱兰大夫详细回答了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和手术处理。对于发病率日趋增高的宫颈癌,朱大夫介绍了其高危因素: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性生活紊乱、初次性生活过早、吸烟等。只要洁身自爱,使用避孕套避孕,且每年做宫颈防癌检查,宫颈癌是可以早期发现和预防的。
    “痛”:慢性盆腔痛有周期性疼痛和非周期性疼痛之别,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绕过误区,拨云见日
    在此次讲座中,朱兰大夫还特意向社区居民们纠正了一些“误区”,以及流传甚广但却不尽科学的说法。
    误区1:“阴道灌洗”有益健康。针对许多洗剂广告宣称的,“只有勤洗阴道才不会患上阴道炎症,患上阴道炎症后也要经常冲洗,促进痊愈”,朱兰大夫告诉社区居民,其实这一说法是没有科学证据支持的。相反,阴道灌洗会增加妇科感染的几率。防治阴道炎症,主要措施还是应避免盆浴、内裤消毒、避免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等。
    误区2:“宫颈糜烂”是疾病,可能诱发宫颈癌。朱兰大夫告诉社区居民,其实宫颈糜烂不是疾病。它在妇科学中被表述为“宫颈内膜外移,呈糜烂状”,通俗地说就是一种表现,“看上去好像糜烂一样”,通常无需大动干戈,过度治疗。慢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或宫颈息肉。宫颈糜烂不等于慢性宫颈炎,更不等于宫颈癌。
    怎样才是科学的预防和保健呢?朱兰大夫告诉大家,定期的妇科检查(宫颈防癌检查、盆腔超声检查等)在任何阶段都是必要的,且应改变“绝经后不再需要妇科检查”的错误观念。
绝经后妇女50%有尿失禁,有12%因为症状较重而就诊。本次讲座到场的社区居民以四五十岁的女性为多。对此,朱兰大夫还特意向大家介绍了尿失禁的两个预防保健要点:养成好的饮水习惯。除有医生的特别嘱托外,每天都应至少饮1.5升(6-8杯)水;因咖啡因和酒精对膀胱有激惹作用,因此应限制咖啡、酒、茶叶和可乐的饮量;养成好的如厕习惯。在觉得膀胱充盈和必须方便时去如厕,但睡前最好排空膀胱;每天排尿4-8次,夜间排尿应少于1次;女性以坐位姿势排尿为好,排尿时不能匆忙,否则不利于膀胱的充分排空,易患泌尿系感染。
    朱兰大夫还就绝经后是否要做激素替代、怀孕须知、何时应去医院就诊,如何对症挂号等社区居民极为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解说。

    健康之路,你我同行
    本次科普讲座只是一个开始。近期,我院妇产科还会与东城区计生委合作,在东城区各社区陆续举办十余场健康科普讲座。
    妇产科是我院门诊量最大的科室之一,但即使如此,仍然有广大妇女限于条件,无缘来协和就诊。医学科普是我院妇产科的优良传统,目的是让没有机会前来协和的病人也能掌握健身防病的知识。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林巧稚大夫就在门诊、病房和各种公众场合,向老百姓宣传医学知识,她在70年代主编了《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大全》等一系列科普书籍,深受群众欢迎。宋鸿钊院士在85岁高龄时,仍在亲笔修改《妇女保健》科普丛书。郎景和教授20多年来,也在繁忙的医教研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出版发行科普书籍30余部,撰写科普小品200余万字。
    该系列社区健康宣教,意在搭建一座协和医院妇产科与周边社区的桥梁,使医学知识惠及百姓。同时,有助于我院妇产科医师拓宽思路、重温科普,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述科学事实,与日常诊疗和科研相辅相成。最重要的是,该活动可协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减轻综合医院目前过饱和的就诊压力,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