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第四年住院医师龚亚红,现在是麻醉科总住院医师,也就是《医者仁心》中顾磊、丁海这个年资的医生。我和他们一样都是刚进入临床工作不久的一线医生,怀着远大的医学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爱和智慧托起生命的希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现实当中,一方面社会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多,医生工作严重超时,我们经常笑称自己“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干的比驴多”;而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日渐增长,面对巨大的职业压力,面对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误解,许多医生在理想与现实之中艰难跋涉,最终有一部分人失去了职业热情和信仰。他们有的选择妥协,离开了医生这个行业,一如电视剧里的医药代表徐达凯;有的则误入歧途,做出了非法行医、学术腐败等恶行,一如电视剧里的王冬。
那么又是什么一直支撑着我们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继续奋战在临床第一线,让我们能够抵制歪风劣习、坚守着内心的执着呢?在电视剧里我们也找到了答案,仁华医院心外科主任钟立行告诉我们:医生需要“一个信仰和一种态度”。
“一个信仰”是指医师必备的有医无类、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医者仁心”。电视剧开场钟立行毅然从美国回到仁华医院,全体医生和护士齐刷刷地列队相迎的那种仪式感,看到病人,钟立行那种忘我投入、激情迸发、用刷子使劲刷净双手然后奔跑进入手术室的那种天职感,让我们这些医生重新找到了久违的崇高和使命感;而也正是这种信仰才让我们相信希波克拉底誓言存在的力量与意义,让我们这些医务工作者能够在大浪淘沙中坚守自尊和自重。
“一种态度”则是指积极的态度。电视剧《一一向前冲》中周一一说“电视主持人无论在生活中遇到怎样的不快乐和不开心,只要一坐进直播间,就会拿出他们最快乐的快乐来和大家分享。那么作为医生,无论我们的收入高不高,无论我们的工作辛不辛苦,一旦我们穿上白大褂,就应该拿出我们的爱和智慧,来缓解患者的疾苦,拯救患者的生命。这就是医生应该有的态度。
协和老教授一直都是协和的三宝之一,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协和之宝,除了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还是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气度,有一种气定神闲的姿态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我刚进入临床的时候跟一位老教授出门诊,就看到这位年近80的老教授中午一点钟看完门诊,然后饿着肚子到处找人,给一位自己素不相识的外地病人加约MRI检查,因为这个检查在我们医院需要提前一周预约,而那位外地病人家境贫寒,无力支付住宿费。
人心都是肉长的,当我们对病人以诚相待的时候,或许病人会收起戒备,用理性和我们沟通,正如电视剧里王欢的妈妈最终撤消了法律诉讼。或许我的温情无法感化所有的患者,但是我们至少能够让更多的患者感受到什么是医者父母心。
我记得有一位主任说:活着要做一个感恩的人,不要做一个抱怨的人。这样,即便工作再辛苦,生活再贫苦,至少我们收获了患者的健康,收获了患者的感恩,收获了职业的满足感,所以我们的内心无比富有!
医生是一个无比艰辛的行业,所以能够坚守医学道德和医学信仰的人都是了不起的英雄!我们年轻的医生走在这条崎岖而坎坷的道路上,我们要用这种信仰引导自己,用这种态度要求自己,用我们的行动来守卫生命,守望崇高。
黑暗纵然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而我们必将用它来寻找光明!
麻醉科 龚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