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第三种治疗选择,让医患都从容应对疾病
时间:2013.12.17
字体:
作者:李宏军

    不生育让男人难以承受
    近年来,温饱已不再是人们焦虑的问题,而“你幸福吗”等生活质量相关的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关注的热点。男科疾病,包括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不生育、性腺发育异常以及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等,成为男性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大障碍。其中,不生育问题格外突出,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求治之路也不那么让人愉快,看病艰难,治疗过程漫长,甚至可能遭遇许多烦恼和欺诈。所以,来到我诊室的男性不育患者,几乎都是比较困难和麻烦的,他们多愁眉不展,并充满了强烈的焦虑和不安。的确,一旦男人不能生育,尤其是那些治疗希望很渺茫的,无论对于男人自身,还是他的家庭,都是致命的打击。一些家庭因此解体了,一些家庭为了求医身心俱疲、债台高筑,并且绝望和无奈将伴随终生,这是男人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
    治疗还有第三种选择
    诊室里,面带微笑的陈先生和他妻子的表情让我有些困惑。
    刚刚落座,陈太太就抢先告诉我:“我们是您的老患者,丈夫是无精子症,您告诉我们治疗非常困难,治疗达到自然怀孕的机会几乎没有,甚至连治疗出来几个精子做试管婴儿的机会也没有把握,虽然您也提出可以努力一下,但由于治疗结果不好且复杂曲折,还是建议让我们放弃治疗,需要依靠供精人工授精或领养子女来解决生育问题。针对您给出的2个选择:放弃或孤注一掷地努力一下,回家后我们商量了很久。放弃吧,心有不甘;不放弃吧,前途渺茫。最终,我们都妥协了一步,部分地接受了您的建议,决定采用第三种选择,即先做一次人工授精,一旦怀孕,就让我丈夫找您开始治疗,毕竟我的年龄也不小了,也拖不起。万一治疗几年都没有结果,我再选择做供精人工授精也晚了,年龄大了也不太容易生育,甚至这辈子都不能做母亲了。我刚刚做完供精人工授精并成功受孕,现在我把丈夫带来了,您尽管放心地治疗,我们不给您压力,您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如果治疗有效,能够有精子,我们将在以后做试管婴儿生育自己的后代,因为我们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可以有生育二胎的指标;如果治疗无果,也会坦然接受并有勇气面对,毕竟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属于这个家庭的后代。”
    为患者做出医疗决策绝不轻松
    面对这对仍然充满强烈希望却没有任何焦虑不安情绪的夫妻,瞬间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轻松,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让我从容地给他们做出新的医疗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能够遇到这样通情达理的患者,让我感到欣慰。我在心里为他们默默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地生育子女,并能在后续的治疗中有成功的概率,最终达成生育自己后代的愿望。
    这些年来,做医生一直是一件相当压抑和沉重的事情。抛开各种各样的纷扰、压力和困难不谈,单是接诊患者就会让毅力不够强大的医生崩溃。每天都要为许多患者做出治疗决策,虽然对我来说只是一刹那间的事情,但却决定着患者的一生。这种决策从来都没有让我轻松愉快过,甚至还要担心决策出现偏差或失误。虽然每天都有康复的患者喜笑颜开,给我带来治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但是治疗失败者的痛苦、无奈和绝望的表情给我的打击却更大,而且常常会严重打击我后续治疗努力的信心,甚至有时动摇我的从医信念。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有一般人的情感,常年在纠结中步履艰难地前行,其身心健康问题实在难以保障,而身心疲惫的医生也难以为患者提供完美的医疗服务。
    的确,面对疾病,医生常常束手无策,人类并不总是能够成功地将其战胜。一旦面对那些已经没有康复希望的顽疾,引导患者学会放弃成为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放弃也是一种治疗选择。但是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才放手,却没有一个界限。并且,让患者坦然接受这种放弃,往往十分困难。在我诊治不育症时,经常会面对那些治疗希望很渺茫的患者,他们不顾一切的努力,以及表现出来的不甘心、不放弃,让我很纠结,也对后续治疗顾虑重重。通常我会给他们两个选择:放弃,选择供精人工授精或领养子女解决生育问题,或者干脆不要孩子,作丁克族;不放弃,努力一下,尽人事听天命,期待奇迹发生。但是我知道奇迹很少发生,每次的努力和坚持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此时我是痛苦的,也是矛盾的,内心的挣扎一点也不比患者少。放弃,情何以堪;不放弃,前景渺茫。医生与患者似乎都在做无望的努力和挣扎。
    没有压力,让治疗疾病变得更加从容
    陈先生和他太太的第三种解决办法让我的眼前一亮,这似乎是一种完美的选择,尽管后续的治疗结果尚难预料,时间也遥遥无期,但这种选择足以让患者及医生都能够从容地应对疾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实际上,坦然面对,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更加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并使治疗的成功率提高。而更为重要的是,选择首先通过供精人工授精还有另外的考虑,毕竟生育是有时间限制的,年龄越大,治疗的机会越小。尽管疾病在男方,是因为男人的问题(没有精子)造成的不育,但是如果努力治疗迟迟不能达成生育的目的,例如5年,甚至10年,女性的年龄也会越来越大,容易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即使那时再选择供精人工授精,也使治疗成功概率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机会,这样做的后果是女性及其家庭更加无法接受的。
    寻找完美的医疗决策
    实际上,许多医疗决策的出台,并不一定完全出于医学考虑,还有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医疗决策可能与单纯出于医学考虑后的医疗决策完全不同,而这种医疗决策的不同,需要患者在医生的帮助或指导下加以选择,患者自主选择医疗决策往往体现了一种进步。医生当然要以医疗关注为中心,但不能忘记病人首先是人,要多考虑患者的人文需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要求医生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上面的这个案例让我联想到,在遭遇到诸多类似的两难选择时,是否还有第三种选择,可以让医生和患者都能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专心攻克疾病,值得医生和患者深思。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所有的医疗决策都应该给出一些必要的选择,并征得患者的意见,有必要让公众认识到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局限,理解医学和医生,真正形成一种医生和患者共同面对疾病的局面,将有助于达到重建医患和谐关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