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及科研
有幸向UCSF老年科主管教育的Anna Chang教授请教老年医学继续教育的内容。她们的继续教育分为3个部分:本科生教育(Undergraduated Medical Education,UME),研究生教育(Graduated Medical Education,GME),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Continued Medical Education & Community Education,CME)。
每个项目里均设有不同小项,分别由不同的专人负责。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体,所以非常注重学生的反馈和感受,根据既往学生的反映,她给我的建议是授课内容尽量减少Lecture时间,多设置小组病例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实际Case中体会道理、解答疑问,效果会更好。她还给我推荐了两个老年医学教育的网站www.pogoe.org和www.mededportal.org
科研方面,该科每周举办一次Lab meeting,每次一位医生提出自己的科研设计方案或病例展示,然后集体讨论课题设计、进展。
养老服务模式
由于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除了原有的老年人持续照护项目外,政府又增设了许多新的模式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1)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of Elderly,PACE):起源于旧金山的On Lok是最初的PACE模型。原来PACE是由一位华裔牙医老先生Dr.William Gee和一位女护士Marie Louise Ansak共同创建的,在旧金山华人社区取得成功后被美国国会议员推广到全美各大城市,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持续性长期照护(Continued Long-term Care,CLC):是VA(Veterans Affairs)医院为退伍军人专门设置的长期照护项目,根据既往服役的年限有不同的服务等级,基本可以照顾日常起居和医疗,直至临终。符合条件的患者72小时内完成入院;对于稳定患者,医生每30天查房一次;对于非常稳定的患者,甚至可以90天查房一次。日常还有专门的recreational therapist对患者进行康复、娱乐等训练。
(3)上门服务(House Call):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人在家中由家人或雇佣保姆进行照护,UCSF的上门服务项目定期拍医护人员进行上门服务,提供药物、护理、信息咨询等多项服务,并与专门翻译机构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讲粤语的华裔。此类上门服务项目社会上也有很多,因此竞争也比较激烈,各服务机构都想尽办法招募自己的成员。
(4)辅助照护机构(Assistant Living):由家人申请,把部分生活自理的老人统一安排在一起,由雇佣的专门人员负责打理日常起居,UCSF护士和医生定期进行抽血、健康查体等服务,并随访这些老人。
(5)居家支持系统(In Home Support System,IHSS):是美国政府为鼓励多种养老服务而为低收入人群设置的新项目。申请人可获得每日$80的政府补贴来照顾自己家中无人看护的衰弱老人。这是申请人唯一的合法工作,除此之外,不能再同时就职于其他场所。
由于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政府会定期评估哪种形式能最大程度地获益,包括维持老人健康功能状态及节省费用。因此,各个服务机构都会极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得到政府的持续资助,无形中起到了督促提高服务质量的作用。
(6)老年人急性医疗单元(Acute Care of Elderly Unit,ACE Unit):是UCSF特色的院内病房,已有近10年历史,美国西海岸一共有类似的病房10个。在JAMA等多种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阐述其必要性和实用性:节省总体医疗花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院内外衔接作用,已得到了UCSF医院的认可。General Hospital共200张病床,ACE Unit有55张床位;VA Hospital共有100张床位,ACE Unit有10-15张床位。在这些Unit里,主管患者的仍然是General Medical Team,但护士是经过专门培训的老年科护士。老年科的ACE team会每日进行查房,主要关注患者的功能恢复、多重用药及认知情况等,并记录会诊意见。Team包括老年科医生、理疗师、护士及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