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再帕尔院长的带领下,我院11名导师和33名研究生赴京郊顺义参加义诊。 医生,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古往今来,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出发前,再帕尔院长充满激情的动员讲话,霎时让我肩上的责任重了许多。作为即将毕业的医学研究生,能否挑起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重担?一路上,我一直琢磨着。 到了顺义,区政府工作人员的热情超出我们的想象,副区长燕瑛亲自接待我们,还诚挚地欢迎我们日后到顺义工作。长时间生活在象牙塔里,对社会接触得不多,难以体会协和医院在人民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在顺义的耳闻目睹,让我对身为协和人倍感骄傲和自豪。 顺义在北京算是比较发达的郊区,但医疗卫生系统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据燕副区长介绍,这里没有一家三级医院,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还一定程度地存在。听到这个消息,我心情很沉重。作为医生,应该尽可能地帮助穷苦的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第二天,我们分组赴顺义的各个医院义诊。在孙华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小组来到顺义区中医医院义诊。作为一家专科医院,顺义中医院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其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为国家农村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由于是周末,来看病的人并不算多。据针灸科王主任介绍,平时这里的病人还是蛮多的,全天候针灸门诊,每个大夫每天要为五六十个病人做针灸治疗。这么庞大的门诊量,一方面说明,病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是很大的,另一方面说明,病人对中医是非常信任的。这让我的自豪感平添了一些压力。 由于没有具体的针灸经验,孙主任给病人看病,我和其他学生在一旁学习。每一个病人,不论男女老少,她都认真听取病人的诉说,耐心而细致地询问病史,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同时详细地向病人解释交代病情,还嘱托我们多观察、多思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说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同时,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这种近距离的帮带,让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收获很大。 在我们中医漫长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 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叶天士虚怀若谷谦逊向贤…自古以来行医者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我们这些晚辈唯有沿着前辈的足迹脚踏实地的发扬传承,才能无愧于中医的精髓,无愧于人民的嘱托。 结束完义诊,回到协和,回到这个温暖的大环境,回到这个宽阔的大舞台,我感受到使命与责任同在,力量与担当同行——我要更加踏实地学好专业技能,提高治病救人能力,传承祖国传统医学,弘扬协和精神,共筑协和梦、中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