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2013年中医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纪要
时间:2013.06.11
字体:
作者:石玥
来源:本站原创

    2013年5月22日下午,中医科2013届毕业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中医科门诊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魏子孝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王硕仁教授、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孙仁宇、刘玉琴教授以及我科郭赛珊、梁晓春、孙华、田国庆、董振华等教授参与了此次答辩会。与此同时,我科研究生及实习同学聆听了此次答辩会。 
    本次答辩会严格按照北京协和医学院答辩程序公开公正、严肃认真执行。答辩程序如下:首先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继而导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学生基本情况,研究生报告论文、研究生答辩,最后答辩委员会讨论论文是否合格并提出学术评语,对能否授予学位做出决议。遵照该程序,分别进行了四位研究生的答辩。 
    首先进行的是博士研究生石玥的毕业论文《槲皮素、水蛭素、桂皮醛及其复方对高糖致大鼠DRGn细胞凋亡的影响》的答辩,本研究采用高糖损伤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的细胞模型,从细胞、分子层面上研究了槲皮素、水蛭素及桂皮醛单体及不同组合对高糖培养大鼠DRGn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该实验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思想,提示中药单体槲皮素、水蛭素及桂皮醛对高糖条件下大鼠DRGn具有显著作用,而抗氧化应激是其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继而进行的是硕士研究生答辩。首先答辩的是硕士研究生古文娟的《人参皂苷Rb1对高糖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及Aβ蛋白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高浓度葡萄糖原代培养新生24h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模型,研究了人参皂苷Rb1对高糖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及Aβ蛋白分泌的影响。该论文立题新颖,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方法、结果及统计方法可靠,有临床应用价值。接下来是硕士研究生翟仰魁的《红景天苷对体外高糖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Flk-1/Akt/eNOS通路的影响》,该论文主要研究中药单体红景天苷保护高糖及缺氧条件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机制,该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临床上应用红景天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相关实验依据。最后是硕士研究生刘兆祥的《309例pSS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调查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该论文筛选了309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应用国际通用量表调查其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探讨主要中医证型证候与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早期关注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在答辩过程中,各位研究生报告清楚,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虽然部分回答仍存在不足,但都得到了各答辩委员会委员的充分肯定,认为各研究生均掌握了本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经各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同意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分别准予授予相应博士或硕士学位。最后,各答辩委员会主席表示毕业论文是同学们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的考察,同学们在答辩完之后要认真思考答辩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修改论文,使自己的论文结构更加完整,表达更加严谨。 
    本次答辩会不仅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本专业研究工作的认识,开拓了思路,更对日后的学习及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