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浅谈西医高等院校腧穴学教学体会
时间:2011.04.13
字体:
作者:包飞 孙华 王道海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针灸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腧穴学》则是《针灸学》的基础之一,是中医高等院校针灸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具有内容多且庞杂的特点,通常需要100学时的学习,才能基本掌握。在西医高等院校中设置《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教学重点的不同,在西医高等院校,腧穴连同经络、刺灸法等针灸学知识统归于《中医学》,仅有8学时左右的授课时间。因此,如何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让西医院校学生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成为教学瓶颈。笔者在多年的腧穴教学实践中,根据西医高等院校学时少内容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记忆力强和西医基础扎实、中医基础薄弱的特点,以激发兴趣、点面结合、理解推理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提纲携领、突出重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 主动学习
      1.亲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是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本质要求,也是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从而切实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是有效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西医学生中医基础薄弱,对经络、腧穴缺乏感性认识,初学中医常感一头雾水,抽象莫测。因此,在腧穴学习之初,教师即带领学生做些简单的疏经活络动作和点按百会、睛明等穴,让其切实感受经络腧穴的存在,化抽象为具体,消除神秘感。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腧穴学习过程中,始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上,由于腧穴定位离不开解剖,根据西医学生解剖基础扎实的特点,结合腧穴定位方法的讲授,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通过教师示范,带领学生在自身或同学身上逐一对每一个要求掌握的腧穴进行定位,以此变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为生动的实践课,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提升学习兴趣,而且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发挥西医学生西医基础好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使所授知识基本当堂掌握;二是在见习课上,让学生在自身或同学身上选取多个穴位进行针刺操作,进一步体验,从而系统复习和巩固腧穴定位和刺灸法知识。通过取穴、进针、行针、得气、出针等实践和亲身感受,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经络、腧穴、刺灸法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们对此兴致勃勃,思维活跃,常引发思考,提出问题,此时再及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中西医知识自己回答问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巩固和加强对腧穴的理解与掌握。
      2.病例例举:按照教学大纲,腧穴各论部分内容要求掌握所授腧穴的归经、定位和主治,授课4学时。根据学时情况,分别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选取
      1-3个代表穴,共22个腧穴。该部分知识点多且分散,尤其是腧穴主治的内容较庞杂,而且有许多中医病名、证候、术语,晦涩而陌生,甚至难以认读,对于刚刚涉足临床的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望而生畏,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授课时尽量用他们比较熟悉的西医病名、症状、体征来解释,并且较多地例举病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有时还要介绍一些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文献摘要加以佐证。学生听到熟悉的病、症常兴致盎然,精力集中,印象深刻,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点面结合 突出重点
      针对腧穴部分内容多学时少的特点,对于腧穴主治内容,教师在授课时着重
      帮助学生紧紧围绕腧穴的近治作用和远治作用来展开,强调远治作用的循经远治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经络的循行、分布规律,推理出腧穴主治范围所涉及到的部位,再例举该穴较具代表性的主治作用重点讲述,其它作用理解为主。这样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此外,授课中还可充分利用腧穴名称中所体现的定位、形态、主治作用等提示信息来尽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理解推理 举一反三
      腧穴的定位和主治的掌握,主要是根据腧穴与经络的密切关系,将庞杂的腧
      穴通过经络串联起来,借助经络的分布、循行规律和腧穴的主治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自行推理,举一反三,从而化繁为简,逐渐掌握。要求学生首先必须掌握每一腧穴的归经,并熟记每条经络的全称,通过经络全称分析出腧穴的大致定位,再结合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等腧穴定位法,进行自体点穴,从而准确记忆腧穴定位。关于腧穴主治作用的学习,先根据腧穴主治规律的近治作用,推理出具体腧穴的近治特点;再根据主治规律的远治作用,推理出循经远治特点。这样,学生只需记住腧穴名称及其归属的经络全称,以及与定位相关的体表标志、骨度分寸等必记信息,即可根据经络的分布、循行规律和腧穴主治规律推理得出腧穴的定位,进而推理出该腧穴的近治作用和远心端腧穴的远治作用,从而大大减少记忆量,通过在必要记忆基础上的理解推理学习法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总之, 针对西医院校《中医学》学时少、内容多的特点,针灸腧穴部分的教学只能提纲携领,突出重点,通过激发兴趣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理解推理、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重点记忆,见习课上亲自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