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诊断学带教有感
时间:2011.03.21
点击数:
字体:
作者:陈健华 关鸿志
来源:神经科

    每一年,神经科教研室都会承担一部分医大临床医学生的诊断学带教工作。今年,又有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和优秀的内科和内分泌科教研室老师加入了这支带教队伍,短短几个月的带教时间里,师生之间不仅促进了相互学习,更加深了感情
    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和临床医学的桥梁,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某种程度上说,诊断学教学是“模仿的过程”。借用潘光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的妙语,“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诊断学教学正是如此,问诊的方式、查体的手法,一招一式皆为“大鱼带小鱼濡染观摩之效”。协和历来重视诊断学教学,构筑了独具特色的教学平台。为了让学生得到老师的直接指导,也使老师能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处规定每位带教老师专门负责7-8名同学进行小组授课。
    为医之道,仁心仁术,以德为先。教育处、内科教研室和教学主任都十分重视医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早在诊断学开课初即给带教老师开会,强调医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风医貌,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正确的诊疗规范意识,为其日后临床见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次去病房体征见习前,带教老师跟学生们强调了医德医风医貌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穿上干净整洁的白大衣,佩带上协和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胸卡,他们俨然已是才华横溢的年轻医师。看着他们礼貌地向患者问好,仔细地询问病情,认真地查体,悉心地为患者盖被子,临走前不忘送给患者美好的祝福,我们这些带教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参与授课的教授无不具有大家风范。每天,学生们都有机会聆听来自不同科系的教授们的讲课,忘记繁华喧嚣,畅游知识海洋。教授们以毕生之所学所悟传授给听者,另人景仰。作为带教教师,我们也有幸全程聆听教授们的授课,得以温故而知新。
    早在接到带教诊断学任务的通知时,神经科教研室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讨论,提出可在课前给学生留思考题,以带动学习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效果很好。学生们在课堂上热烈地讨论诸如为什么双侧上肢以及上下肢血压会有差异,急诊接诊腹痛患者时如何问诊、如何临床思维、处置等问题和提前准备的几个有共同特点不易被鉴别诊断的病例,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学诊断学,学生们常常不知如何归纳主诉、整理现病史和书写大病历,针对这些问题,带教老师有意识地找一些优秀的临床大病历作为样本教授,同时注意联系病历内容与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及时修改自己书写的病历。很多同学认为问诊是一大难点,对此我们的经验是,带教老师可以亲自尝试做几次标准化患者(SP),SP的病例可根据平时大课的学习内容随时加以更新,例如学习发热时可采用与发热有关的呼吸系统或传染科病例,学习腹泻时采用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病例,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增加问诊难度及突发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问诊中的弱点甚至一些不良习惯,及时加以纠正,学生问诊之后及时总结患者主诉和现病史,与教师提供的主诉和现病史加以对照;教师再提出一些思考题进行讨论,既巩固了大课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几次问诊训练后,同学们的问诊技能普遍得到了提高。
除病例讨论与问诊训练,我们还尝试了英语讲座。内容包括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与研究展望等各个方面。讲座前教师把相关专业术语发给学生,让其提前熟悉词汇。全英语讲座既可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我们还进行了英语问诊。老师事先准备好SP病例,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就诊患者和医生,模拟就诊场景,英语问诊,教师进行英语点评,指出不足及遗漏,针对问诊技巧和沟通交流能力进行指导。
    医大学生自学能力强,善于提问,他们从初学时对诊断学的茫然、对临床的懵懂、甚至于对听诊器的好奇、对皮疹图片的惊叹,到能够较规范地问诊查体,独立读片做出诊断,他们的进步十分迅速。我们期待着在他们中能成就出像张孝骞、林巧稚一样的医道圣贤,愿诊断学课程越办越好,愿协和才子誉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