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科室介绍 更多内容
1979年,肾脏病学在中国作为一个崭新的学科才刚刚起步,毕增祺教授有远见的创立了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肾脏病专业组,成为中国最早的肾脏内科之一。1980年起建立了协和肾脏病实验室和血液透析室。九十年代初期,一批年轻学者从海外学成归来,为协和肾脏病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契机。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各专业组改称为“学科”,肾脏病专业组更名为肾脏病科,同...
就诊指南
科室历史

开展了内源性再输注血滤吸附治疗游离轻链相关性疾病。

2017
2016

筹建北京协和基金会PUMCH-MGH Sister Unit专项基金。与美国麻省总医院肾内科成为“国际肾脏病姐妹中心”。

李雪梅发起并创建首届北京协和医院-麻省总医院肾脏病论坛。 开始筹建医院电镜室,系统开展肾脏内科病理电镜工作。

2015
2014

李学旺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12
2010

建立肾内科血液净化通路手术室;同年血液透析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成为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首批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之一。

牵头承办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首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

2009
2008

李学旺发起并创建中华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并任首任会长,李雪梅任首届常委兼总干事长。肾内科投入汶川地震的救治,获国家巾帼文明奖。

肾内科开展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是国内最早开展该治疗的单位之一。

2006
2005

受卫生部委托,李学旺主持、李明喜参与编写《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这是第一个国家级血液净化领域操作规范。

肾内科多人参加SARS患者救治工作,李学旺、孙阳获北京市抗击SARS先进个人称号。

2003
1999

率先开展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治疗疑难重症患者。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研制、试生产和临床应用获得该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郑法雷是获奖者之一。

1998
1997

肾内科开始由专科护士管理腹膜透析患者,同年开始胆红素吸附、床旁血滤、免疫吸附及双膜血浆置换治疗,是国内最早开展的单位之一。

举办第一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协和肾脏病高级进修班”。

1996
1994

肾内科成功开展“单膜血浆置换”治疗,是国内最早开展该治疗的单位之一。

肾组正式更名为肾内科,郑法雷担任首任科主任。

1993
1989

成为国家首批肾脏内科博士点。毕增祺被国务院首批直接授予博士生导师。

成为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是国内肾脏病领域最早的临床药理研究基地之一。

1988
1986

毕增祺参加中华医学会代表团访问日本,并作“非透析疗法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延缓”报告。这是中国肾脏病学界最早的对外交流活动之一。

毕增祺、郑法雷率先开展慢性肾衰竭的非透析治疗,首先研制必须氨基酸制剂和肾衰竭的营养疗法。开展静脉-静脉床旁持续血液滤过治疗。

1985
1982

血透室利用自制设备使用原醋酸盐透析机为患者进行碳酸盐透析,并探索了“短而频”的诱导透析模式,解决了老年患者透析失衡问题。

毕增祺创立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肾脏病专业组。 毕增祺任第一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常委兼秘书。 开展肾穿刺活检。 建立血液透析室。

1980
1977

心肾组自制腹膜透析液在病房行腹膜透析救治肾衰急症患者。

心肾组参与由吴阶平主刀的我院首例肾移植病例。

1973
1964

刘士豪领导一个小组进行小型人工肾的研究,组员有陈敏章、毕增祺、尤大钰。该研究与当时国际水平同步。 刘士豪开展早期腹膜透析的探索性研究。

林可胜和Heinrich Necheles率先进行人工肾的早期研究,是国际上人工肾研究的先驱者。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