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文关怀
“五星医生”是怎样讲科普的
时间:2016.06.15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特约记者 健康报 崔芳

原载于2016年5月26日第五版——

300秒演讲,300人投票,8位大咖点评,5轮激烈比拼。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医学科普大战,参赛者正是这家顶级医院的各学科大咖。这些堪称五星级级别的医生是怎样用生动、俏皮又接地气的词汇,来讲解深奥的医学知识?这场让众多网上观战者直呼“给跪了”“全程无尿点”的总决赛,又有哪些背后的故事?

有趣:从哮喘梅长苏到血液君捉谣

让医学走进生活,让科普妙趣横生

故事要从2个月前讲起。3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以“健康中国、协和行动”为主题,启动首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随后,该院医护人员踊跃参与,层层角逐,借鉴选秀赛制、方案,设置选拔赛、复赛激烈烧脑。终于,分为4个战队的20人杀入决赛。

为了让决赛精彩升级,组办方绞尽脑汁难为选手:题目全部更新,每人只有5分钟演讲时间,邀请了由28家媒体代表组成的媒体评审团,以及由街道社区居民和初高中学生组成的大众评审团,还有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不同科(处)室的协和评审团,共300人进行严格打分。知识结构不同、喜好偏爱各异,一个短短5分钟的科普演讲到底如何通吃全场?大战一触即发。《朝夕相处的“潜伏者”》《精先生和卵小姐的爱情故事》《爱情里的化学》《“疝”始善终——腹股沟疝的那点事》《“孕”动运动,好“孕”重重》《滴血的菊花》《美小护知乎时间——血液君捉“谣”记》……光看赛前曝光的题目,就已经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5月18日下午,决赛正式开始。第一个登场的是变态反应科研究生高翔,她一上场立马送给观众一个大大的“彩蛋”。“热播剧《琅琊榜》的男主角梅长苏,正是一位典型的过敏性哮喘患者,从他身上我们就能看出防治尘螨过敏的重要性呀。”

“菊花残,满腚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篡改的歌词让人笑到喷饭,基本外科医生林国乐的讲解让全场气氛达到高潮。从便血的起因、表现到防治手段、就诊指南,林国乐告诉大家,75%的直肠癌通过指检就可以摸到,而直肠癌误诊的病例,85%是因为没有做直肠指检。“‘一指禅’很重要!我们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保肛’,我们是认真的,便血以后想想菊花,把我总结的《菊花宝典》带回家!”

国际部刘丹讲述受精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励志小说:每次射精上亿,只有1‰的精子进入女性宫腔,200个左右到达终点,最后只有1名选手胜出。谈到“精先生”的游泳水平,幻灯片上直接打出游泳奥运冠军孙杨一脸自叹不如的挫败表情。

当你陷入爱情,其实是化学在折磨着你。国际部的庄蕊说,苯基乙胺让你坐卧不宁,多巴胺让你相思成灾……但很不幸的是,它们在人体内不会永远处在较高水平。“所以,恋爱不要谈太久,该领证时就领证。”

儿科医生孙之星说,如果把病菌比喻成坏人,疫苗防病的方式就是“记仇”,它会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看见这个坏人就记他一辈子,下次再来狠狠地打。基本外科医生徐协群比喻,如果肚皮是汽车轮胎的外胎,那么医学中说的腹股沟疝,就像是轮胎外胎磨损了里胎突出的情景。人们以为剖宫产省事,白珊珊医生却提醒,那要切开肚皮上的七层、外加子宫三层肉,她边说边拿出一个硕大的俄罗斯套娃层层拨开……

各种生动道具、高能幻灯片展示,微小品表演,音视频再现……“让医学走进生活,让科普妙趣横生。”观战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感慨,科普,本质上就是翻译。把老百姓想知道、应知道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大家看得懂、记得住、学得会。“这就是科普的力量。而这场科普大赛,正是精彩的示教。”

 

有料:从上网找度娘到知乎美小护

医学遭遇误解,科普粉碎谣言

“梅毒的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形状像我们吃的意大利面,它在体外难以生存,而且害怕各种各样的消毒剂,通过坐公共马桶传播的几率微乎其微;淋病的病原体叫淋球菌,长得像双球冰淇淋,它通过性生活、母婴传播;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形状像红毛丹,离开人体后会瞬间失去活性,所以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尖锐湿疣的病原体HPV,外形像我们吃的巧克力球,偶尔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但想通过坐公共马桶感染尖锐湿疣,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这个难度堪比在北京摇上车号……”皮肤科吴超这么一讲,揭开了性病神秘、恐怖的面纱,还有种萌萌哒的感觉。吴超解释说,用这样的方式讲述,是为了让人听明白、记得住,进而让大家不轻信传言。

为了当好谣言粉碎机,妇产科医生彭澎也是蛮拼的,竟拿自己的另一半开涮:“远远看见一位孕妇在做运动,走进一瞧竟是老婆大人,三观尽毁啊!”赢得一阵笑声后,他接着解释,其实孕妇不但可以运动,而且应该运动。当好“孕动员”,才能好“孕”重重。“那些认为孕妇就该静养、少动的说法都OUT了!”

人在江湖走,不得不喝酒。但酒量是练出来?脸红的人酒量大?市面上的某某金樽真的靠谱?民间解酒宝典真有那么神?答案统统是NO!肾内科陈罡列举了人们通常提到的各种解酒“妙招”,然后从医学的角度详解,让大家知道这些“妙招”一点都不妙。珍爱生命,还需远离烟酒。

美小护王博的知乎时间妥妥地就是一出捉“谣”记:输血很危险吗?使用亲属的血液真的安全吗?她用不输papi酱的视频解读:还真不一定。正常输血经过多重核对保障,安全无虞;亲属间输血反而容易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一旦中招,死亡率高达90%。

除了对社会上的伪科普进行谣言粉碎外,靠谱的医学科普还具有更大的行为、观念纠偏作用,能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比赛中,选手用腹股沟疝的诊疗选择告诉大家,面对疾病的多种诊疗方法,最贵的未必是最适合的,要学会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而对于避孕药安全可靠性的重重误解,让我国每年多达1300万名女性发生意外怀孕,这或许要以今后的不孕不育作为沉重代价。补碘、免疫规划,当一个个公共卫生问题成为热点,观点却纷乱复杂时,权威科普就成为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合理行动的定海神针。

“希望误解冰消雪化,关注生生不息。”选手们表示,现在不少公众患病或有健康类疑问时,不是寻求专业人士解答,而是上网找度娘,病急乱投医。科普的价值不但在于扩展大家的未知领域,更在于让大家掌握寻求答案的正确方法,消除固有偏见和误解。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郁琦教授在点评中说,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能够通过科普让更多患者知道这些知识、事实,是比做再多、再难的手术都更能彰显医者价值。

 

有情:认识多一点 感动多一份

回顾暖心故事,讲述医者情怀

北京协和医院在2010年~2015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连续6年名列榜首。最佳的底气究竟在哪里?在建院95周年之际,这场科普大赛向世人提供了一部分答案。

比赛中,当讲到疫苗那点事儿时,孙之星医生回顾,研制出中国第一支疫苗的,正是协和人汤飞凡,他在抗战艰苦的条件下开辟了中国的防疫事业,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当讲到剖宫产该不该做,白珊珊向协和人、万婴之母林巧稚致敬:她从医50多个春秋,自己没有生孩子,却把5万多个孩子平安地带到这个世界。当讲到科学补碘,内分泌科陈适医生告诉大家,协和人朱宪彝教授潜心研究碘缺乏病30多年,为减少碘缺乏导致的儿童生长发育异常和智力发展障碍问题,向国家建言全民食盐加碘……

一点一滴的协和往事,让一位观赛的记者感慨地说:“每次多认识协和一点,都有触发泪点的感动。”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代协和人在科普讲台致敬老一代,更在工作中自觉传承老一代人塑造的协和精神。胸外科医生邴钟兴在演讲中说:“我们胸外科大夫出去吃饭有一道必点的菜——凉拌嫰豆腐。豆腐嫩滑得就像人的肺,要练习手术的手感,吃饭时间也要利用。”他的病人老王得了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全世界只有不到40人患该病,生存期很短。但邴钟兴宽慰老王:“咱怕啥,小概率人生不代表没有希望。我负责您的治疗,请您负责相信我。”手术很成功,出院时老王握着邴钟兴的手不放:“你们这个团队为我做了这么多,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邴钟兴说,当年自己回答老王的话,或许正是医者共同的心声:“对我们最好的感谢,就是好好活着。”

妇产科陈蓉讲述的故事,别有一番细腻温柔。“那天,一位50岁出头的女性患者来到我的门诊,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竟然告诉我,她不是来看病,而是来跟我道别。”陈蓉回忆,这位女性表示,自己浑身不适、内心煎熬,已经生无可恋。只是因为几年前在陈蓉处就诊时感动于医生的温柔和煦,才决定自我了断前向医生说声谢谢。陈蓉经过详细诊断,发现这是位重度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给患者家人打电话了解情况,家人竟然对她的病情毫无察觉。

陈蓉说:“大部分女性都有更年期症状,将近一半人症状明显影响生活。更年期症状持续时间长,部分人甚至持续10年以上。更年期像冰山一样压得女性喘不过气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给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每个男人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每一位母亲和妻子都要更爱自己。如果症状影响到生活,您一定要找医生,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帮你迅速缓解症状,让你拥有一个更健康的晚年。”说到这里,台下一位年轻人突然站起来,飞快地跑上舞台,为陈蓉献上一束鲜花。他哽咽着告诉大家,自己就是陈蓉说的那位患者的儿子,感谢医生的温暖帮他留住了妈妈的微笑。

郁琦的即席发言更是让当天在座的观众感慨万千。“今天,我们解开了那么多的误解,更看到了协和人对医学、患者、国家的热爱、情怀。”新华社《新闻业务》主编张维燕理解,这就像是协和精神的基因、干细胞,越专业、越热爱,越热爱、越专业。

一位来自北京市东华门街道的大众评审员说:“很多时候,人们对大医院有着门难进、号难挂、脸难看的刻板印象。今天,我深深感到科普的力量不能小看,它有着加深医患理解、互信的衍生作用,对人们亲近医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巨大意义。”

 

有义:从着眼小事情到成就大医生

解读医生价值,诠释科普意义

知名医院、大专家,都是稀缺的优质医疗资源,不是应该多看些疑难重症、多做些高精尖科研吗?为什么要把宝贵而有限的时间花在科普这种小事儿上呢?一直以来,不少医生、公众都有这样的疑问。

“就因为大家以为这是小事,让大专家讲反而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位协和的退休内科护士长对记者说,专家对疾病的理解往往更深刻,他们手中掌握的典型案例往往更具说服力。出于品牌效应,他们的话权威度更高,大众更能接受,更有带动性。

“高水平医生讲的就是不一样。”来自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两位中学生告诉记者,当天他们印象最深的3个科普演讲分别是《爱情里的化学》《直面死亡》和《滴血的菊花》。其中一位女同学说:“比如《爱情里的化学》,以前学校里也讲过跟早恋相关的东西,但是讲得特别浅。无知才无畏,无畏才容易出问题吧。这些专家和我们平等交流,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些知识,我们才会更理性、更慎重地对待爱情。”

一位男同学则表示,关于死亡的话题让他思考。“大人总觉得这些事情是忌讳,不跟我们谈,也不让我们谈。今天听医生讲如何直面死亡,让我对生死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总觉得家人即使得绝症、即使晚期、即使有万分之一活着的希望,也要不惜代价。听了演讲,我突然意识到,造成病人巨大痛苦的、无谓的积极救治,未必是唯一的正确答案。在具体情况下,舒缓医疗未尝不是保有尊严的、良好的告别方式。”

而最让两位中学生念念不忘的,是《滴血的菊花》。“讲得太搞笑了。那么专业的知识,讲得那么有意思。果真是协和的大夫,牛!”两张稚气的笑脸写满回味,“可能就是因为了解得深,所以才能讲得更形象。高水平医生对社会热点、先进技术追得紧,然后使用最新的网络语言、搞笑段子无痕迹植入,有意思!”

一位专门跑来旁听的社区医生告诉记者:“我今天是挺受触动的。大医院的医生能把科普知识讲得更专业的同时,还这么接地气、有指导性,真是想都想不到。我自己在社区也常做健康宣教,以后要在健教工作中吸取经验、学习提高。”

栾杰在观战后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战国时期,魏文王曾经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3人都行医,谁医术最高?扁鹊回答,老大医术最高,他在没发病、发病初期就把人治好了,但没什么人知道他;第二是老二,人们病不太重时去找他,他手到病除;我其实最差,来找我的都是一些病入膏肓的患者。我偶尔把病治好了,别人却说我是神医,治不好也不会为难我。“正所谓上医治未病。科普就是这样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力量,不要小看它。热心科普的医生是真正的大医,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加入他们的行列。”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学科普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上,选手的每一个300秒讲述都让人或屏息凝神,或捧腹大笑,或感动落泪,或莞尔共鸣,或陷入沉思。而如果把这些经过烧脑准备的一个个300秒,描述成选手们对医学科普的精描细绘,那么各个战队的导师点评,则颇有点睛之意。

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

科普面对的往往是专业、艰深的内容,需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专业、难懂的科学知识变成“故事”讲出来。越是情况复杂、观点纷扰的时刻,越是需要科普。因此做科普需要有关注社会热点、民生焦点的责任感和担当,需要拨开迷雾,把科学的道理解读到位。

北京卫视副总监张丽:

医学是一个深奥的选题,做科普,情怀和真诚是重要的传播力。医学科普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疾病。怎么预防疾病?就是在生活中要有好的习惯,要去改变那些误区。科普最难做到的,是听众行为的改变,而即使简单的改变,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新华社总编室融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柯勇:

科普要有多样化、个性化的方法,让受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90后有他们自己的科普路径,他们天生和互联网连在一起。善用互联网时代的表达方式,更适合未来科普知识的传播。

壹读传媒总编辑马昌博: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科普是为了增强科学意识。医学科普不是为了治病,而是有解决恐慌的功能。而解决恐慌的前提是,不认为有些话题是禁忌,比如避孕、死亡。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

科普应该具备3个要点,第一是科学性,第二是权威性,第三是普遍性。科普其实就是把最深奥的科学知识,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讲出来。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副主任林进:

科普和学术报告不同,不要出现曲线图和非常难懂的专业词汇,要的是能够让不懂医学的大爷大妈都懂。科普比赛是一个能力大赛,能够让恐惧的话题不恐惧,这是一名选手的本事。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郁琦:

科普要善于选题。重要性、普遍性是选题的重要指标。讲适合于每一类人群、每一个年龄段的科普,让家庭完整、身心健康、社会和谐。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于康:

科普可以有多种风格,除了热闹爆笑外,静谧留白也是一种情怀,一种力量。好的科普要带着情怀,带着温度,有血有肉。科普有很多技巧,但首先是热爱。科普最难的地方,是带动实实在在的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