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文关怀
忆卓越学科带头人曾宪九教授
时间:2014.10.2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罗爱伦


曾宪九在家中做饭

    曾宪九主任是著名的外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外科医生,更是一个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科学家。下面我想就曾主任是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今年中层干部换届以后,医院对各科室主任也就是学科带头人的角色定位是“定方向、搭班子、带队伍”,学科带头人要高瞻远瞩,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引领学科发展的方向;学科带头人要知人善用,用人所长,让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科发展;学科带头人还要以身作则,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关心大家,让全科拧成一股绳共同往前走。在这些方面,曾主任是我们各位科主任的榜样和楷模。
    作为学科带头人,曾主任是外科的总设计师,他在学科规划布局上高瞻远瞩,在学科发展的具体步骤上深思熟虑。他似乎拿着望远镜,远远地就能看到学科未来的发展。在他的领导下,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创立了肠外肠内营养、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等新兴学科。直至今天,中国现代基本外科依旧沿着曾主任设计的框架发展前行。在用人上,曾主任知人善用、甘当伯乐,能根据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画龙点睛地为他们确定发展方向。如:让费立民从事外科实验研究和教学、蒋朱明负责外科代谢与营养实验室,陈德昌建设ICU,汪忠镐和管珩发展血管外科……他们都得到了曾主任指引和帮助,也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在担任外科主任的几十年里,曾主任审时度势,量才适用,为外科培养造就了一支精英队伍,给协和后辈树立了典范。
    就我个人来讲,我先是做了麻醉医生,后来又当了主任,这些都要感谢曾主任的指引。当年定专科时,曾主任建议我去麻醉科,我还不太愿意去。因为我对麻醉科的重要性了解不足,只是觉得那里人手少,而且好像谁都可以做麻醉。曾主任语重心长地跟我讲,“最近与林巧稚大夫交流,感到国内的麻醉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外。今后外科的发展对麻醉专业的依赖很大,没有麻醉,外科就走不远。你去麻醉科好好干,要团结大家把麻醉科搞起来。”当我深入麻醉领域以后,才感到曾主任的远见卓识。后来,我读到美国麻醉界的一把手米勒写的《麻醉学》,其中关于麻醉重要性的阐述和曾主任他们说的完全一样。那时才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曾主任他们就已经看到了那么远。如果没有曾主任,我年纪轻轻的怎么会考虑到这些呢?
    在工作中,曾主任的严格是出了名的。记得我刚怀孕的时候,曾主任知道后不太高兴,觉得我年纪轻轻就怀孕,不思进取、不注重学术发展。实际上,我怀孕时已经不年轻了,这个情况曾主任后来才知道。但从这件事上,我了解了曾主任的严格,也领会了他对于每个人长远发展的苦心。曾主任总是带着特有的微笑,用简明扼要、充满哲理的语言启发我们,从来不会声色俱厉地斥责,但他身边的人却都能感受到他的严格,催生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来自曾主任的以身作则,也来自于他对大家真诚的关爱。我记得刚做住院医的那年冬天,有一次白大衣外面披了一件破旧的军大衣到办公室交班。后来,负责我们这些新来住院医师的乐铜大夫找到我,像聊家常一样地问起我家里的情况。后来我跟乐大夫熟了,才知道原来当时是曾主任怕我生活上有困难,特地嘱咐他向我了解情况。曾主任的仁爱之心,犹如春风化雨,相信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慈父般的关爱。60年代初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住院医师们工作十分辛苦,营养也跟不上,有一天傍晚,曾主任来到陈德昌、钟守先他们的值班宿舍敲窗户,俩人以为是病房有紧急情况了,急忙冲出去。只见曾主任左手托着一小袋蜜桃,右手晃着一大串葡萄,笑眯眯地说,“你们看这是什么?快拿去吃吧,这些水果现在可稀罕了。”这虽是一件小事,却是曾主任关爱大家的最好写照。
    现在回想起曾主任,他的言行历历在目,感觉他并没有离开我们,仍然像老领导、家人、长辈一样,关心着大家,关注着协和的发展。曾主任的道德修养、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已经成为协和宝贵的财富,使协和后来人学有榜样,行有楷模,激励我们精诚团结,努力进取,共同把协和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