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文关怀
罗慰慈教授忆往昔谈育人
时间:2019.01.10 点击数: 字体: 作者:呼吸内科党支部 黄慧 内科党总支 贾青

      2018年11月28日下午,由内科学系、内科党总支举办的“口述协和”系列活动第二期在内科楼四层多功能厅举行,本期邀请的嘉宾是呼吸内科罗慰慈教授。医院党委柴建军副书记,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教授、常务副主任刘晓清教授、副主任严晓伟教授,呼吸内科主任王孟昭教授及内科各专科主任、各党支部书记等均出席了活动。活动由内科党总支贾青书记主持,柴书记发表讲话,张奉春主任致辞。内科总值班沈恺妮作为主持人与罗慰慈教授进行了访谈交流。

罗慰慈教授受访现场

      罗慰慈教授1924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今年已94岁高龄,仍身体硬朗、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罗慰慈教授195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历任内科住院医师及内科总住院医师,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和呼吸内科主任,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级教授。1983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做访问学者。曾荣获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下午1点,鹤发童颜的罗教授就提前来到会场,全程参加了当日举行的血液内科大查房。罗教授说,协和的医生都是“熏”出来的,并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协和“熏”的经历。

     谈老教授

      张孝骞教授:服务精神

      张孝骞教授的学术成就瞩目,他在人体血容量、胃液方面的研究,为中国乃至世界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张教授具有爱国精神和协和情怀,他的名言很好印证了他的一生:“生命的泉,即使拌着血和泪,也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流淌”。

      邓家栋教授:执着奋进精神

      邓家栋教授是我国血液病学专家,曾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辅助张孝骞教授进行内科行政管理及教育工作,他为恢复八年制医学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非常注重医学生的教育。他严谨负责,在百忙之中仍不忘关注医院管理的细节,力求维持良好的医院诊疗及研究氛围,在医院管理、干部保健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

      朱贵卿教授:坦怀为民精神

      朱贵卿教授曾担任呼吸内科主任,在结核感染方面造诣颇深。他十分注重教学质量,强调提前备课,讲课重点突出,并且能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作适当调整,他的课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十分注重指导后辈的教学工作,及时为他们指出不足之处。罗慰慈教授谈道,自己之所以能够胜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在华行程中(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口译工作,得益于朱教授先前对他的指导和帮助。

      张学德教授:坚持博学精神

      张学德教授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他学术涉猎十分广泛,坚持随访患者,还废寝忘食地在实验室做研究。罗慰慈教授任总住院医师时,在值夜班期间接诊了一位疑似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当晚就安排了腰穿等辅助检查,并送检了脑脊液的抗酸染色;但对于抗酸染色结果的解读把握不准,犹豫再三后,最终在深夜求助张教授。没料张教授欣然同意,立即从实验室赶往检验室,协助诊断,并对他进行了相关教学,详细讲述了结核杆菌在抗酸染色后的特征性镜下表现。罗教授号召内科教授们要以此为榜样,加强对内科年轻医师的临床教学。

     谈育人

      罗慰慈教授认为,教学相长是老协和的传统,是经典的协和育人模式,而个人的进步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协和医院各级部门严格管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则,营造了良好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氛围。医学生及青年医生都具备独立学习能力,刻苦、勤奋、求真。协和的每一位老师、护士、技术员或是工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罗教授回忆,他在一位从事尸检的普通实验员身上学到的知识:做人一辈子都要诚实。

      在访谈的最后,罗教授分享了他曾接诊的一例肺癌导致Lambert-Eaton综合征的患者。在此次访谈之前,他还专门到院校信息所、病案室检索,发现自1983年至今,北京协和医院共诊断33例这类患者。罗教授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非常值得年轻一辈学习和传承。罗教授号召年轻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随访患者,以提高对特殊疾病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延伸总结,寻找这些疾病早期诊断的线索,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内科学系多个科室的教授及青年医生们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罗慰慈教授用他的人生经历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协和精神,勉励内科年轻人要继承和发扬协和优良传统,共创百年协和辉煌。

罗慰慈教授与参会人员合影

图/陈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