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5年第9期《院报》内容(总第35期)
时间:2005.06.02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第一版《协和要闻》

各级各类医院发出“积极推动医院管理年活动,排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困扰,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和谐医院、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倡议,并得到与会300多家医院管理者的响应。

      刘谦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卫生部要求院长是第一责任人,要积极组织建章立制,抓经验、抓先进、抓典型。要端正办院方向,提高基础医疗质量,特别注重建立与落实关系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基础制度,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管理模式。

 

1、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院领导亲自挂帅

提高素质 改善态度 营造氛围 强化意识是关键

      本报讯  日前全国各地医院均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我院成立了医院管理年领导小组,由刘谦院长担任组长,鲁重美书记和李学旺常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同时成立了医疗组、后勤保障组、运行管理组、医德医风组、质量监督组、西院协调组等六个工作组。其中质量监督组由刘谦院长、鲁重美书记、李学旺常务副院长三位主要院领导直接负责。下一步将会具体部署这项工作。刘院长强调指出,真正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还是职工的素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奉献的精神,对患者的关爱,这是最根本的。

      在5月27日院朝会上,刚刚从广西赶回的刘谦院长向大家通报了第八届大型医院院长会议的主要内容。并通告了马晓伟副部长在此次"以病人为中心,推动医院管理年"为主题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马副部长希望大家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积极组织医院管理年活动;并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医院端正办院方向。强调办医院要"老实、诚实、心平气和、不要浮躁",强调医院要在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四个方面加强管理,要保持医院协调、健康、可持续性发展;要尊重患者的权益,贴近病人抓好服务。马副部长指出,大型公立医院仍然是行业的龙头老大,领先地位非常明显,代表着政府形象。希望这些医院能够关心整个医疗战线的全局,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会上,共有六位院长做了发言,刘谦院长受邀代表我院做了题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大会发言。

      刘院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职工素质的重要性。他指出:大家都在强调规章制度,其实规章制度(包括质控工作),只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基础。真正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要靠人的素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奉献的精神,对患者的关爱,这是最根本的。张孝骞教授形容从事医疗工作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一种理念和态度才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础。一些质量问题,还有一些低级错误,不是准入制度或者规章制度能够解决的,理念、意识和态度至关重要。几十年前,协和的规章制度并不多,但那个时候医疗质量和护理工作有口皆碑。所以强调医院内部必须形成一个很好的氛围。

      刘谦院长指出:总结过去的300多例医疗纠纷,其中真正有医疗风险的只有10%;30%是与服务态度有关(包括条件限制带来的矛盾——床位少,病人住不进来);另外还有60%与医疗质量有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规程来工作,没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刘院长介绍说,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结束时,要进行评选(排队后形成几个档次),评选结果将影响医院的品牌。现在全国卫生行业的现状是大医院病人爆满,小医院病人很少,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收费的档次可能会拉开。我院的目标不是拼规模,而是要在技术服务层面上提升,把医疗服务工作做强、做细、做精。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薄弱的环节入手,抓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

    李学旺常务副院长还在会议上传达了26日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会议下发了《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的通知》,实际上是北京市结合着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活动部署,即将在全市开展并持续到12月底的 "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卫生管理年"的活动。 宣传处

2、多一些关爱,少一份冷漠 ——为病人服务从我做起

我院开展医德医风系列教育活动

      本报讯(记者 贾青)为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院党委决定从6月1日至6月30日在我院开展医德医风系列教育活动。5月27日党委副书记杨玉雯同志在院朝会上做了动员。党委还在总支书记例会上就活动内容、意义向大家广泛征求了意见。此次活动以“多一些关爱、少一份冷漠——为病人服务从我做起”为主题,通过四个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活动第一个阶段,通过患者对我们医疗行为的反馈、投诉等,重点找出差距、漏洞和薄弱环节;第二阶段,将邀请院内、外专家教授作讲座;第三阶段,将通过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营造为病人服务的好风气;第四阶段,为狠抓落实,建章立制,为病人分忧解难。

      刘谦院长指出医德医风教育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也是医院在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迈出的重要步伐。

      卫生部日前公布了《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我院相关部门正据此通知对医院原有规定作出修正。今天《院报》将《规定》全文刊登,方便各位医师学习和了解。

3、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之间医师会诊行为,促进医学交流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便群众就医,保护患者、医师、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

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第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师外出会诊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时,经治科室应当向患者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后,报本单位医务管理部门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

      第五条 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以下称邀请医疗机构)拟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称会诊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需向会诊医疗机构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邀请医疗机构公章。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会诊邀请的,应当及时补办书面手续。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提出会诊邀请:

    (一) 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 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三) 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四)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会诊医疗机构接到会诊邀请后,在不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安排医生外出会诊。会诊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经会诊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派出医师外出会诊:

    (一) 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 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三) 邀请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医疗救治条件的;

    (四)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会诊医疗机构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应当及时告知邀请医疗机构。

      第十条 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第十一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断规范、常规。

      第十二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合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

      第十三条    会诊结束后,邀请医疗机构应当将会诊情况通报会诊医疗机构。医师应当在返回本单位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和医务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医师在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会诊医疗机构应当协助处理。

第十五条    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规定执行。差旋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结算,不得重复收费。属医疗机构根据诊疗需要邀请的,差旋费由医疗机构承担;属患者主动要求邀请的,差旋费由患者承担,收费方应向患者提供正式收入费票据。会诊中涉及的治疗、手术等收费标准可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邀请医疗机构支付会诊费用应当统一支付给会诊医疗机构,不得支付给会诊医师本人。会诊医疗机构由于会诊产生的收入,应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

      第十六条    会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付会诊医师合理报酬。医师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完成会诊任务的,会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高会诊医师的报酬标准。

      第十七条    医师在外出会诊时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的管理,建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档案,并将医师外出会诊情况与其年度考核相结合。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八条、第十五条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理。

      第二十条  医师违反第二条、第七条规定擅自外出会诊或者在会诊中违反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所在医疗机构记入医师考核档案;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医师外出会诊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处理。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疏于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和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十二条  医师受卫生行政部门调遣到其他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版《医生论坛》

4、重症医学的发展与挑战

 加强医疗科  刘大为教授

      2005年3月18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我国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回顾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发展迅速,朝气蓬勃的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整体发展,重症医学有着强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重症医学与ICU的形成与特点

      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改善,回顾对休克的认识过程可以发现,医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方面在不断地转换。对休克的理解起源于战伤的救治。当时,伤员的大量失血是非常直观的病因,所以,止血和补充血容量是对休克的根本治疗。经治疗后,一部分伤员得以存活,但仍然有一大批伤员死亡。这就使临床工作者们不得不考虑其死亡原因所在,寻求对休克的诊断监测指标。“沼泽与溪流”学说的出现,第一次从理论上涉及到休克时体液分布的规律性。将这种理论用于治疗后,有更多的伤员得以存活。但在高兴之余,人们却又发现这些伤员的大部分发生了肾脏功能衰竭。从而,新的课题又摆在了临床工作者的面前。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提高了生存率,这是临床上实际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延长了病程,也许病人最后仍然死亡,但是,疾病的全貌却更完整地展现于临床,人们可以更完整地认识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水平才有可能得以最终提高。发展至今日,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研究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失血性休克的范围,正热衷于应激状态下的机体反应等。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对休克的认识过程,对每一种疾病的理解和认识都有类似的发展史,从而,构建了医学的整体发展。

      ICU的雏形可追溯到50年代初期的哥本哈根。当时脊髓灰质炎流行,当将病人集中管理,并应用人工呼吸支持治疗后,死亡率从原来的87%下降到40%。今天,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科性的ICU,其基本功能都是相同的——治疗和研究危重病。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能简单地说成“外科病人”发生了“内科问题”或是“内科疾病”合并了“外科情况”等等。

      病人之所以被收入ICU是因为危重病已经成为疾病的主要矛盾方面,这时在治疗上应该强调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病人是个整体,疾病也是个整体,所以,治疗也应该具有整体性。ICU注重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和治疗的整体性,应用先进的诊断和监测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和定量的观察,通过有效地干预措施,对危重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ICU应该有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①训练有素的医生和护士。这个梯队应掌握重症医学的理论,有高度的应变能力,善于配合。②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借助于这些设备和技术可进行动态、定量的监测,捕捉瞬间的变化,并可反馈于强有力的治疗措施;③可以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危重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生是ICU的主体。没有重症医学专业医生的类似单位可以称为“专科监护室”,而不是ICU。

      ICU的病人来源可分为四个方面:①急性可逆行疾病。对于这类病人,ICU可以明确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效益肯定。②高危病人。这类病人以患有潜在危险的基础疾病但又因其他原因需要进行创伤性治疗的病人为代表。ICU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有一定效益。③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病人。ICU可以帮助这类病人渡过急性期,以期望病人回到原来慢性疾病状态。对于这类病人,ICU可能有一定的效益。④急慢性疾病出现不可逆性恶化;如大出血但无法有效止血、恶性肿瘤病人的临终状态等等。ICU无法给予这类病人有效的帮助。故他们不是ICU的收治对象。

      危重病的治疗要与原发病因的控制相结合。在与相应的专科治疗相互配合中ICU的治疗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了时机和可能性,使原来一些不可能治疗或不可能根治的疾病得到彻底的治疗。与此同时,其他专业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又是危重病根本好转的基础。这种有机的结合所表现出的重症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相得益彰,是ICU在综合医院中得以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

      我国的重症医学发展起步较晚。六十年代,一些站在医学发展前沿的学科带头人提出相应的建议。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一些医疗单位开始了ICU的人员培训及硬件设施的准备工作,开始实现了将危重病人集中在专门设立的区域或病房内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一批派出学习的医师陆续回国,强化了重症医学的基础建设。在此基础上,一些大型的地方及军队医院开始建立了一定规模的ICU。重症医学的发展开始成为现代化医院建设的总趋势。

      八十年代可以说是ICU创业的年代,主要表现为重症医学专业人员的出现和ICU基础工作的展开。ICU逐步在重要器官功能,如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肾脏功能等器官功能的支持方面开始表现出自己专业的特点和重要性。如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循环功能支持性治疗、反馈性监测指标的应用、低容量性休克的监测、对感染性休克的认识、持续动脉(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应用、以及对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和抗生素合理应用等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技能提高,为ICU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九十年代是ICU发展的年代,主要表现在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的共同发展。临床医疗方面开始摆脱单一器官概念的束缚,病人的整体性和器官之间的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更为具体化。这一时期对ARDS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具有临床实用性,ARDS不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个综合征,是一个常伴随在大手术创伤或感染之后的临床表现过程。这一认识改变了机械通气的应用策略。同时临床医生在充分引流病灶的基础上更注重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从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到目标性应用,从依赖细菌的药物敏感检验到根据致病菌的耐药特性应用抗生素是对专业技能提出的新挑战。

      进入新的世纪后,重症医学的发展更加表现出系统化、规范化。ICU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科室建制及梯队人员组成也更加规范。各地重症医学分会的规模逐渐发展,学术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全国的卫生系统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进行了一场遭遇战。在最艰难的时刻,重症医学专业人员作为团队冲向战斗的最前线。一个又一个专门收治SARS病人的ICU出现在全国各地,出现在不同的医院;一位又一位重症医学专家进入战斗的指挥层。这充分地体现重症医学专业和ICU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机遇与挑战

      对损伤后机体反应的重新认识可以说是九十年代基础医学发展的特点。当机体受到诸如大手术、多发性创伤、感染等一定程度的损伤侵袭后,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损伤因素通过刺激炎性细胞,释放出过多的细胞因子。使机体出现过度反应。形成一种自身损伤性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机体在损伤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受害者,而是积极的参加者。这种理论上的发展明显地更新了原有的创伤及感染等损伤因素对机体影响的理解,使得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发生了策略上的改变。例如,急性重症胰腺炎通常是以典型的SIRS开始,并在病程的早期出现多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以往的早期手术引流不仅使炎症发生的局部更易于感染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手术也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创伤,加剧了SIRS的发展过程,从而加剧了全身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由此,建议对非梗阻性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原则上不进行手术引流治疗,而将器官功能支持及控制炎性反应作为治疗的基本原则。从中不难看出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的统一性及相互的促进。这种理念的出现导致了临床医疗及科研探索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

      这种发展的导向使人们从机体炎症反应的结果走向可能对这种反应进行调控的的源头。从基因研究到蛋白组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对危重病的理解逐渐增加,思路更为明朗。在此基础上,临床上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治疗方法正在降低着危重病的死亡率,并正在被临床循证医学研究所证实。

      1. 改善组织氧代谢的目标与时间:提高氧输送、改善组织的氧供一直是危重病人支持性治疗的基础。自从 “高于正常水平的氧输送”的观念被提出后,有关提高氧输送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但结果却不尽然。2002年Shoemaker等人在分析了多个研究结果之后,再次提出,在高危病人尚没有发生器官功能衰竭之前,维持高于正常水平的氧输送可以降低病人死亡率;而对于已经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提高氧输送并不能降低死亡率。Rivers等人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目标性治疗的研究被认为具有代表意义。即确定每一步骤的具体目标,并在发病6小时内逐步完成这些目标,可使死亡率降低16%。从这些工作中不难看出,改善组织氧供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注重时间性对疗效有明确的影响。

      2. 应激剂量糖皮质激素的补充性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过多炎性介质的作用导致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改变及出现靶器官对糖皮质激素的阻抗。“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补充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原则。大剂量、短时间应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并不改善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预后,甚至可能加速病情的恶化。小剂量较长时间补充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感染性休克的恢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3. 炎症反应与对凝血机制的再认识:SIRS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凝血机制都表现为,有众多介质或因子参与的,所谓瀑布样反应过程。临床上常能看到严重感染通常伴有凝血功能的异常改变,而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则被认为是感染严重程度的标志。从而凝血机制的启动,近年来被认为是SIRS的组成部分。在干预炎症介质的研究没有突破性进展之后,对不同凝血因子的干预成为针对严重感染研究的一部分。重组人体活化蛋白C的国际性多种心临床研究已经初步发现可以明显降低严重感染病人的死亡率,尤其是对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

      4. 强化胰岛素治疗和代谢支持:营养代谢的改变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危重病的特点之一。正常的营养代谢状态是生命存在的基础。补充营养物质也是多年来针对危重病人营养不良治疗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代谢功能的改变和所谓特殊代谢底物的失衡,可能正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所在。所以,出现了由营养支持,向代谢支持,再向代谢治疗的转变。补充谷氨酰胺降低危重病人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的原因可能不仅是保护了肠粘膜屏障功能。强化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危重病人血糖水平在正常水平则可以使危重病人的死亡率降低34%,血行性感染发生率降低46%。

      5.肺保护策略的实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病的重要组成部分。ARDS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对ARDS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转变明显地影响了机械通气方式的变化,并将肺保护作为机械通气的重要策略。将潮气量设定为6ml/kg的机械通气与12 ml/kg相比可明显降低死亡率。虽然之后的一些工作对其作用机制,例如肺脏得到保护是由于改变了容量还是压力进行争论,但应用肺保护策略可改善预后的结果已经被ARDS网络协作所完成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工作证实。小潮气量减少了潮气性肺损伤的程度,但仍然有一部分肺泡在潮气通气的过程中发生塌陷和反复开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应用肺复张的策略(RM)可以改善由ARDS导致的肺不均一性改变。所以,在小潮气量通气的基础上,应用RM,并加用相应PEEP的治疗正在被临床学者们重视。

      6. 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包括了诸如,持续或间断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多种方法。虽然其中部分方法已经在临床应用多年,但理论和方法学的发展,赋予了这些方法对危重病治疗的新生命。对于体内某些特异性致病物质、炎症因子的清除作用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多项研究工作正在把血液净化的作用机制和对病人预后的确实影响表现的更加清晰。稳定机体的内环境,改善器官或细胞发挥功能的环境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

      上述事例表明,重症医学的范畴已经明确,基础研究正在向临床定量化和可操作性发展。对多年来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缺少有效治疗措施的致死性疾病的研究,更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且已初步得到令人振奋的结果。

      由此,不难看出,重症医学的发展正在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国际学术动态正在预示着重症医学发展的巨大潜力。抓住这样的机遇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同地区的ICU建设和水平尚存在着差别。人才梯队尚待培养,学科发展尚待加强。

    正像重症医学在短期内所积蓄的理论系统、信息来源、医疗措施、科研方法等基础是数年前大多数临床学者们所无法想象的一样,重症医学的发展趋势正预示着其在二十一世纪将出现重大突破。

 

第三版《医生论坛》

每一个医生在平凡的医学生涯中,都有自己难忘的病例病案,都有从成功或失误中悟出的经验教训。《健康报》“医师论坛版”最近开设了“怎样做一个会看病的医生”专栏,并请崔丽英教授开篇。在这里我们受《健康报》编辑的委托,真诚地向广大医师发出邀请,拜托大家在繁忙的医、教、研工作之余写一写您的从医经验。因为我们有责任传递、授业、解惑。

5、叩诊锤、音叉不能

尽管医学发展十分迅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各种检查手段不断涌现,但一个好的临床医生仍然要重视病人的主诉、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认真的神经系统检查,然后根据病情最有效率地选择直接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而不能盲目选择最贵重和最先进的检查手段。作为神经科医生,手中的叩诊锤、音叉和大头针仍是其他各种先进的辅助检查手段不能取代的检查工具。

“临床医生最好的老师是病人”,是协和医院的老教授经常对年轻医生说的一句话。其含义是告诉我们,在看病时一定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并对病人进行详细认真的体格检查。对病人的处理,应基于对病症和病情全面了解和判断的基础上。至今,重视病人的主诉和加强临床思维仍然是最重要的。下面举一个小例子,希望对年轻医生在重视病人主诉和加强临床思维方面有所启示。

记得一次出门诊时,一对夫妻领着一个10岁左右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带着在不同医院就诊的多个病历本,走进了我的诊室。母亲带着乞求的口气说:”大夫,您一定给我儿子好好看一看,我们从外地来京,已经去了好多家大医院,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但诊断一直不清楚。有的医院诊断’肌营养不良’,有的诊断’周围神经病’,还有的医院怀疑’脑性瘫痪’,但头颅CT和MRI等检查均正常。”听后我问小男孩:”小朋友,你哪不舒服啊?”他漫不经心的回答了两句话:”不知道”,”我也说不好”。他的妈妈马上接着说:”他主要是四肢无力,手套袜套样痛觉减退”。这是一句非常专业的神经系统检查时对体征的描述,我暗想她可能是神经科医生,最起码她的工作与神经科相关。而她的回答令我诧异,她的工作与医院和医疗机构完全不相干。我再次问他的妈妈:”手套袜套样痛觉减退是您儿子自己说的吗?”她妈妈马上回答:”医生也这样说。”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患儿出生时的情况,我首先排除了脑性瘫痪可能。我再次转向正在玩耍的小男孩:”小朋友,你一定比妈妈说得好,告诉阿姨,你到底哪不舒服?”小朋友想了想说:”有时候腿不好使。”我让他举一个例子,什么情况下症状最明显,影响和小朋友玩耍和跑步吗?他说:”有时候影响跑步,比如我正在写作业的时候,小朋友叫我去踢球,我刚站起来时,很别扭,有时还摔倒,但一会儿就好了。”

小朋友的主诉非常重要,我的思维马上被集中到强直性肌病方面。是萎缩性肌强直还是先天性肌强直?我对其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体格检查时发现全身肌肉发育良好,部分肌肉显得较肥大,酷似运动员或长期参加体育锻炼者。让患儿闭眼后不能立即睁开;握拳后不能按医嘱迅速放松。用叩诊锤叩击肌肉,可见局部肌肉出现持久性收缩,医学上称为”肌球现象”。用压舌板叩击舌肌,也可看到明显的肌强直现象。感觉系统检查完全正常,反复检查没有发现手套和袜套样痛觉减退,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没有引出病理反射。临床诊断为典型的先天性肌强直症。为了证实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在征得患儿同意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肌电图检查,可见典型的肌强直放电(属诊断该病特征性的肌电图改变)。

以上典型病例,虽然不是常见病,但临床思维方法是一致的。首先,应认真听取病人的病史,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提示,而不能用医学术语诱导病人,如像本例患者母亲描述的”手套和袜套样痛觉减退”,使诊断误入歧途。其次,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全身肌肉发育良好,部分肌肉显得较肥大,不能见到肌肉肥大就只想假性肥大,也应考虑到真性肥大的可能。真性肥大可见于先天性肌强直,”肌球”现象和肌电图检查可以确诊。

总之,尽管医学发展十分迅速,作为神经科医生,手中的叩诊锤、音叉和大头针仍是其他各种先进的辅助检查手段不能取代的检查工具。

6、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即将召开

      为了加强国内外麻醉和镇痛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麻醉和镇痛学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由国际麻醉研究学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麻醉与镇痛》中文版杂志社、与北京普美讯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将于2005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大会是我国麻醉领域一次高层次的学术盛会,届时将有国内外著名麻醉学专家就麻醉与镇痛领域相关学科近年来的新技术、新进展进行讲座和交流,并展望学科未来。课题内容主要有:《静脉麻醉的进展:新概念、新药物、新方法》、《内分泌肿瘤的麻醉进展》、《区域麻醉最新进展》、《肝移植手术麻醉的进展》、《新血管麻醉的新进展》、《神经外科麻醉研究进展》、《疼痛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疼痛转基因镇痛研究进展:中国现状》等等。

      本次大会面向基础和临床麻醉科专业人员,包括麻醉科医师、疼痛科医师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编者语:协和医院建院八十多年一直以浓厚的学术氛围而著称。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俯拾皆是,而又弥足珍贵。大家在这样的氛围中,彼此分享着学习心得与体验。这种氛围也培养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协和名医。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建议我们《院报》将这些学术概要仔细收集,作一种历史积累。我们真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所以决定每两个月对此期院内学术活动进行一次刊登。若干年后可以是一种原始的记载,更可以是一种温馨的回忆。

7、2005年4、5月份我院部分学术活动

时间     科室            活动名称         主  题            主讲人

4-27       基外                专题讲座                肝移植术后的免疫及相关治疗            毛一雷

4-27       内科                学术活动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部表现                沈敏

4-29       基外                青年医师沙龙        闭合性肝外伤的诊治进展                肝组

4-29       内科                住院医讲座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治                钱家鸣

5-9         中心实验室            专题讲座                DNA及蛋白质浓缩技术                英国专家

5-11       检验科                业务学习                尿常规分析的质量控制                韩建华

5-12    心内科        专题讲座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与抗血小板治疗新进展    张抒扬

5-12    护理部        论文报告会      “5.12”国际护士节暨护理论文报告会

5-13       内科                医师讲座                血液净化治疗        孙阳

5-13    口腔科        专题讲座                骨科的破坏和重建        于世凤(北大口医)

5-13    口腔科        专题讲座                口腔癌的诊断    高岩(北大口医)

5-16    护理部        业务学习                如何做好临床教学老师        孟伟

5-18       儿科                科研沙龙                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进展            吴晓燕

5-18       检验科                业务学习                血液分析仪进展    张时民

5-19       药剂科                业务学习                医院用药遴选与质量评价                梅丹

5-25       检验科                业务学习                蛋白质组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新进展    刘振元

5-25       检验科                业务学习                血培养对布氏杆菌病诊断的意义        谢秀丽

5-25       感染内科                讲座                谈临床工作中医疗风险的防范            孙阳

5-27       内科                住院医师巡诊        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                施举红

5-27       内科                住院医师进修        医师讲座弥漫性间质性肺病                徐作军

5-27       基本外科                青年医师沙龙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组

5-30       护理部                讲座                医疗事故的防范    盖小荣

 

第四版《综合消息》

8、我院各科召开科室副主任竞聘演讲答辩会

      本报讯(记者 李丽娟) 随着各科副主任竞聘演讲答辩的完成,我院科主任换届工作已接近尾声。在5月13日的院朝会上,刘谦院长宣布业务科室副主任将采取竞聘上岗的选拔方式,并将科室副主任的遴选原则,包括各科室副主任的职数问题、任职条件、竞聘程序及时间要求等给予说明。

      此次科室副主任竞聘要求竞聘者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原为科室副主任者,年龄要求不超过59周岁,新聘科室副主任年龄不超过58周岁。竞聘上岗要经过公开报名、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等程序,最后由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聘用人员。

      公开报名工作在5月20日完成,演讲答辩会从5月23日起陆续开始,已于5月31日前全部结束。新上任的各科主任都对此次竞聘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精心筹划,认真准备。演讲答辩会由科室主任或第一责任人主持,竞聘者阐述了各自的竞聘优势、对科室副主任岗位的理解以及竞聘上岗后的工作设想。很多竞聘者都提到要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做科主任的助手和参谋,在科主任和科室其他成员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树立团队精神,增强科室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学术、工作氛围。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同志负责各科室民主测评票的回收和统计工作。

    由医院组织的正副主任竞聘上岗公开演讲答辩会已在6月1日、2日下午进行。

9、爱卫会来院检查控烟工作

      本报讯(记者 贾青)5月20日,北京市爱卫会城区部部长饶英生、特邀专家金源祥、东城区爱卫会主任李战民、东华门地区办事处主任朱宪一、荀连忠等一行14人来我院检查控烟工作。

      检查小组首先听取了方文钧副书记题为《创建无烟医院  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随后,对医院门急诊、北配楼、老楼的候诊区、病区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检查小组对我院控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医院涉及面广,人员分散,流动性大,控烟工作有很大难度。但多年来,协和医院对控烟工作十分重视,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医院控烟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宣传工作到位,控烟检查员工作认真负责,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设立吸烟区,院内无烟头,符合无烟医院标准,我院顺利通过无烟医院的检查。

    控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医院希望中层干部和科室主任们作好宣传教育工作,带领职工共同营造健康的环境。

10、我院圆满完成国民党和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在京访问期间的医疗保健工作

 

      本报讯 日前我院圆满完成了卫生部保健局指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大陆访问团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大陆访问团在京期间的医疗保健工作。院领导对此项任务非常重视,鲁重美书记亲自过问许多细节工作。医院选派了有心内科张德利大夫、张丽华大夫、感染内科徐珊护士长、司机班李保文师傅组成的医疗组,承担此项工作任务。

    执行任务之前,医疗组配合保健处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将所有随身携带的各种抢救仪器、药物等配备齐全,功能状态设置良好。执行任务期间,医疗组成员亲身经历了胡锦涛总书记同连战主席、宋楚瑜主席握手的历史时刻。他们置身于群众欢迎访问团的热烈气氛中,感受到了两岸同胞期盼和平统一的浓浓真情,心情都非常激动。在工作中他们配合默契,尽职尽责,严格遵守保健工作纪律,圆满完成了这一重要的医疗保健工作,受到了主办方台湾事务办公室领导的表扬。                                      保健处  护理部

11、工会消息

      ★ 我院的排球比赛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争夺于5月18日结束。这次比赛以总支为单位组队,共有六个总支报名参赛。男子组和女子组各有五支代表队,比赛采取循环方式。经比赛内科总支男、女代表队分别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第一名,外科总支男、女代表队分别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第二名,男子组第三名是财务部门工会代表队,女子组的第三名由五官总支代表队获得。

    ★ 5月28日工会组织我院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约120人,利用周末到燕郊思菩兰度假村休养。周到的服务和齐全的娱乐设施为休养人员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        工会

12、我院援藏医疗队昨出发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6月2日,我院援藏医疗队一行4人登上飞往西藏拉萨的飞机,他们将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医疗援助服务。此次医院派往西藏的医生有妇产科马良坤主治医师、关若立主治医师,血液科朱铁楠主治医师和病理科钟定荣主治医师。此前,在5月30日上午,医院为医疗队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送仪式。

      刘谦院长亲切地回忆起协和医院多年来通过医疗援助活动与西藏当地结下的深厚友谊。并指出中央把对西藏地区的医疗援助任务当作整体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协和医院高度重视此项任务,每次都选派业务骨干进藏。他希望队员们继续发扬协和优良传统与精神,延续前几届协和医疗队的良好作风,并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搞好团结,当好“协和使者”,到达当地身体适应后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为当地人民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担任此次医疗队队长的马良坤主治医师代表队员发言。她感谢医院和科室对他们的信任,并表示将以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此次进藏医疗工作对他们体能及能力的挑战。他们决心通过行动来展示协和人的风采,传播协和精神、治学态度与对病人的爱心,用自己所学奉献西藏。

      医科院医院事务处王海涛处长称赞协和医院在历次派遣医疗队工作中体现出的快速反应。担任援藏工作三年的高文华副院长给大家透露了一些内部消息:此次援藏正赶上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青藏铁路开通和区医院的大好发展时期,必将使他们此行具有更加丰富的意义。

      相关科室领导分别介绍了队员们的情况。我院四位队员均克服了自身的家庭困难,自愿报名参与援藏工作。病理科还带上了新版的病理科诊断全书赠给当地。所有科室均表示要当好队员的后盾,并再三叮咛队员要注意医疗安全与自身健康。

    此次欢送会是由赵玉沛副院长主持的。内科沈悌主任、血液科赵永强主任、内科总支李太生书记、妇产科边旭明教授、病理科崔全才副教授等相关科室领导,医务处、人事处、宣传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欢送会。

13、变态反应科举行新老主任交接仪式

      本报讯(记者 文利平)5月12日中午,我院北配楼教授食堂内歌声悠扬,欢声阵阵。伴着变态反应科老主任张宏誉教授作词的《我看到了你的眼睛》悠扬的乐曲,变态反应科全体医护人员举杯同庆国际护士节并进行新老主任交接。

      为了做好主任交接工作,张宏誉老主任特意连夜制作了幻灯,从变态反应科的历史沿革,历代主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讲到近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对建立和谐科室提出了许多建议,话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他对变态反应科发展的期待和对后辈的提携关照。

    尹佳副主任接过象征着变态反应科决策权的本科印章,表示决不辜负大家和老主任的期望,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很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和展现能力的舞台,就象当年老主任为自己提供的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样。经过了这次活动,大家决心开拓进取,继往开来,对今后变态反应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第五、六、七、八版《患者专刊》

14、协和贝贝俱乐部举办健康宝宝大赛

      本报讯(记者  李正红)5月28日,六一儿童节到来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宝宝大赛在宝鼎中心举行。参赛的宝宝们都是协和贝贝俱乐部的成员,他们中有的是健康的足月宝宝,有的是早产宝宝,还有的是在新生儿期曾患各种疾病的宝宝,但他们都在协和贝贝俱乐部专家教授的监测下健康成长。

      儿科的专家教授根据不同月龄宝宝的发育特点,精心设计了本次趣味比赛的项目,并按照年龄分成了六个组,年龄最小的一组只有六个月,比赛内容是爬行,年龄最大的一组也只有2岁,比赛的内容是投球和穿珠。赛场气氛非常友好而热烈,有的宝宝勇争第一,而有的宝宝则友谊第一。不管得第几,只要参与过,就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

      婴儿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宝宝开始抬头、翻身、独坐、站立、行走,这些在成人看来再基本简单不过的动作,对宝宝而言却是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家长如能抓住这段黄金时期,促进宝宝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适应周围环境能力的发育,对宝宝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聪明的头脑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年轻父母科学育儿,促进孩子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协和贝贝俱乐部举办了本次健康宝宝大赛。

      儿科的老教授们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此次活动,并热情为年轻的父母答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其中八十岁高龄的籍孝诚教授最受家长欢迎,受到家长的“围攻”,而其他教授身边也总有家长不停地问这问那。     

      协和贝贝俱乐部成立于2001年1月,现在已有会员400余名。几年中协和贝贝俱乐部的专家教授为小会员提供了健康查体、早期教育指导、免费疾病就诊、免费咨询等多项服务,得到家长的好评。现在的会员或不仅仅有协和医院出生或住院的宝宝,还有很多是慕名而来的家长和宝宝,甚至有些住在远郊县或河北省的宝宝也要求加入协和贝贝俱乐部。

15、胎盘原发的母婴绒癌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成功救治

世界上同时获救的绒癌母子仅此一例

本报记者  段文利  李正红

      胎盘原发的母子绒癌患者近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妇产科、儿科、病理科等多科协作双双获成功诊断与救治。妇科学病理专家郭丽娜教授在未作防腐处理而留存的产后50天胎盘中找到了癌变病灶,明确了诊断。妇科肿瘤专家沈铿教授等组织了精心治疗,为医学界完成出生52天新生儿绒癌的化疗提供了宝贵经验。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同时存活的绒癌母子获得成功治疗的病例。

      该患儿2月21日足月顺产。出生后第13天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黑便,大便次数由每日2-3次增加到每日3-5次。当地医院考虑为“先天性贫血、消化道出血”而从第18天起给予止血治疗,同时腹部B超、消化道造影、CT等提示空肠有肿物。在出生后第24天,患儿在北京儿童医院接受了空肠肿物切除及肠吻合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屈氏韧带15cm处,大小为5.0×4.0×3.5cm。病理切片送至协和会诊,诊断为小肠壁绒癌,同时头胸腹CT发现患儿肺部有转移结节影。

      从患儿在北京接受手术的那一天,也就是产后第24天开始,母亲在短短的14天里,先后出现三次产后大出血,约4500ml,血压一度下降。其子宫诊刮病理送协和后又被诊断为子宫绒癌。同时CT显示母亲双肺多发结节,右肺肺大泡。盆腔B超显示子宫多发实性占位,最大为4.0×2.5cm。

      绒癌系生殖细胞肿瘤,在过去由于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且病程进展快而被称为“癌中之王”。从60年代起,北京协和医院已故的著名妇产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宋鸿钊教授等牵头研究,总结出一整套规范化治疗方案,实现了绒癌根治,该研究获得国家科研进步一等奖。全国乃至世界至今沿用这一治疗办法。

      4月14日,产后第52天,母子俩分别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和儿科病房开始接受化疗。在妇产科沈铿教授、杨佳欣副教授和孙  大夫等的精心治疗下,为母亲行子宫动脉造影及插管化疗,经第一个疗程治疗,其hCG/βhCG数值从33648/14899.9miu/ml降到30左右,表现出良好趋势。

      患儿的化疗相对母亲而言要艰难的多。协和既往接受化疗患儿的最小年龄是10个月。而像这样出生52天小孩的化疗,没有足够经验,亦无法评估其副反应。经过妇产科、儿科专家多次联合会诊、精心测算,最终决定了适宜的EMA化疗剂量,患儿先后出现的口腔溃疡、Ⅱ°骨髓抑制,肝功损害等化疗并发症在医生积极的对症及支持治疗很快扭转。化疗后23天复查hCG/βhCG数值,已从术前的2067降到正常范围以内。治疗中间,内科也为该患儿的入液提供了指导。儿科护士们精心细致收集患儿尿液、计算出入量。目前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进食好,大小便、血象、肝功等均已正常,听觉、视觉及发射等测试均正常。

      母子俩被确诊同时患绒癌,最可能的传播途径就是胎盘。非常巧合的是,患者当地有产后留存胎盘的习俗。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协和医院拿到了产后50天胎盘,其直径为16cm,未作任何防腐处理,散发着恶臭、腐烂而遍布真菌。病理科郭丽娜教授、刘建平医师经过仔细检查,终于在胎盘的母体面发现一块2.0×1.5×0.6cm的病灶,其颜色灰暗,与周围非常接近,极易被忽视。她们对该处取材制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终于找到视野中绒毛的病变及其转移途经:浸泡在母体血液当中的绒毛表面的滋养细胞部分发生癌变,并在绒毛间隙呈浸润性生长。就是这些肿瘤细胞不但浸润胎盘母面的蜕膜底板向母体的子宫壁转移,同时也侵入绒毛的间质和血管,经脐带流向胎儿。

Medline和SCI收录的文献检索,迄今世界上共报道过7例母婴同为绒癌病例,但婴儿均全部死亡,母亲7例中有4例存活。协和医院成功诊断和救治了这对绒癌母子,完成的出生52天新生儿的化疗为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经胎盘传播绒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

 

16、抢救急性心梗病人,实质上是医护人员与死神的赛跑。我们所能做

的就是争分夺秒,抢在死神前面。

与死神竞速,给生命力量

——记协和医院对一名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

本报记者  沈建中 田丽源

      2005年4月16日(星期六)对于53岁的李海阳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早晨游泳时出现的双肩痛、憋气等现象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会晕倒在北京协和医院(西区)急诊挂号室的门前。

      早8点20分,当他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时,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吐白沫……情况万分危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迅速将他送至抢救室,血压测不到,呼吸间断停顿,心电监护显示室速、室颤。急诊科医护人员在齐志伟二线医师的带领下,迅速给病人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电除颤后,病人出现窦性心率,随即也出现了自主呼吸。与此同时抽血查心肌酶谱心电图显示前壁导联T波高尖。高度怀疑前壁心肌梗塞,立即给予抗凝扩冠治疗,同时联系内科总住院医师行介入治疗。急诊科王仲主任从家中赶到,亲自指导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就是一场医护人员与死神比拼的赛跑,血栓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医护人员就是要抢下一分一秒,在心肌完全坏死之前开通血管,使心肌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拖延时间就意味着向死神妥协。

      此时患者神志没有马上恢复,病情需要马上通知病人家属,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上的记录本上找到许多电话,通过多次联系,终于辗转联系到患者的家人和同事。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及时和医院总值班联系,启动心梗绿色通道,在患者无法交费的情况下给予及时充分的治疗。约15分钟后患者神志转清,能够比较清楚的说明发病经过,并且能和先后赶到的家属和同事交流。

      心脏内科当天值班医师沈珠军副教授、金晓峰副教授和严晓伟主任先后火速赶到现场,分析病情认为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成立,应该尽快行介入治疗。姜秀春、李燕华、朱雪清等冠脉组工作人员也风风火火的赶到了。10点整病人在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下迅速安全的到达导管室。在沈珠军副教授的主持下,凭借着早已练就的熟练技术,仅用30分钟的时间就为病人实行了明确病变位置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并在此基础上对闭塞病变部位实施治疗,施行了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然后将患者平安的送往CCU。心内科严晓伟主任、张抒扬副主任也全程关注此事,严主任还亲自赶到西区病房看望病人。

李海阳终于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苏醒了过来,左前降支血流恢复了正常,血压心率稳定,呼吸也趋于平稳,不适症状完全消失,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但他知道在这个梦中有无数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为他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灯盏,为他又一次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十天之后,当他走出协和医院的大门,再次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的时候,他的内心充满了生的喜悦与真切地感激。他所在的单位国台办为此还专门致谢卫生部,让辛苦战斗在医疗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工作再一次得到了肯定。

 参加抢救人员: 急诊科:齐志伟、李海龙、赵晓芳、田剑、张树莲、王仲、袁秀芳。

内科:严晓伟、沈珠军、高鹏以及血管造影室的工作人员、院总值班、CCU的相关工作人员。

编后语:

      4月16日,星期六,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的李海阳同志,在我院西院急诊科就诊时,因突发心肌梗塞,昏迷不醒,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出。经我院急诊科、心内科、放射科血管造影室等同志的通力合作全力抢救,转危为安。

      事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给卫生部办公厅并转我院院长办公室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我局李海阳同志突发心脏病到贵院接受治疗,当时病情已十分严重,贵院本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精神,在住院费未交的情况下选派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物全力抢救。经贵院及时抢救和精心治疗,李海阳同志病情已出现好转。贵院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享誉海内外,此次我们更深有感触。谨此对贵院及有关医务人员全力抢救我局李海阳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就此,卫生部办公厅于2005年4月27日将此信转给我院,并同时致函我院,转达卫生部高强部长对此事的批示:“此信部领导已阅,高强部长批示:感谢协和医院的广大医务人员。现将国台办感谢信转送您院,建议您院对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给予表扬。”

    这件事情充分表明,快速反应是急诊工作的关键,生死往往就在分分秒秒中。“救死扶伤”,除了要有精通的技术,更要有高度的急救意识,强烈的责任心。病人将生命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是不是都应该有像参加这次抢救的同志们那样的高度的急救意识和强烈的责任心呢?

17、张振馨教授等报告——中国人帕金森患病率与国际没有差异 

65岁以上每100人中有2人患病

专家提醒:沿用20余年的低发病率不是种族差异,而是方法学有误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我国学者日前对沿用20多年的中国人帕金森患病率作出重大修正,新报告数据为既往数据的13倍。报告显示65岁以上的中国人帕金森患病率男性为1.7%,女性为1.6%,而以美国2000年人口标准换算进行国际间比较,这一患病率则达到2.1%。这项拥有世界最大样本量、同类研究中历时最长、方法最新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研究,日前由北京协和医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神经内科张振馨教授等公布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由张振馨教授牵头,北京、上海、西安三地神经内科专家参与,研究组自1996年起历时六年对上述三大城市的137个城乡居民区经抽样获取的55岁以上29454人进行了入户调查和定期随访。该研究使用国际最新的分层多级别整群抽样误差的加权调整,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抽样误差。国外在同类流调中均使用PET等大型设备短期内得到诊断结论,而我国此项研究主要依靠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入户调查,甚至专家教授直接入户,辅助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对每一例可疑病人进行确诊。他们还每半年对入户医生进行技术培训,保证了研究资料的可靠性和高的首诊确诊率,6年的定期随访以事实纠正了假阳性与假阴性,同时为发展中国家作同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与思路。The Lancet杂志的编委们高度评价了此报告,认为这是一篇由一组能力很强的研究团队所完成的优秀论文,是有病历记载的高质量的神经流行病学研究,对了解中国人帕金森患病率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信息。

帕金森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减少(僵直)和平衡障碍,四大指征中具备两项以上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同时要排除帕金森综合症等的干扰,病程一般为5到10年,最后会死于吸入性肺炎等感染和营养不良。美多巴仍是我国治疗该病的金标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一疾病将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又一“夺命杀手”。

研究者分析了帕金森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发现年龄因素首当其冲,此外与所从事职业高度相关,丧偶、高文化程度、强脑力劳动等导致的精神、情绪紧张都会加重疾病的发生,而饮绿茶和咖啡等可以预防帕金森。研究没有发现其与基因、遗传有必然关系。专家还建议通过平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来减少帕金森病的发生。

这项研究对沿用20多年的中国人帕金森患病率作出重大修正,同时也纠正了此前普遍认为可能是种族差异引起的发病率的差异。新报告发病率为既往数据的13倍,同时报告了我国55岁及以上人群中有约172万人患有帕金森病。

张振馨教授是在90年代初对北美、欧洲、非洲以及亚太地区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所报告的帕金森患病率做了荟萃分析之后发现这一差异的,并首先想到发生地区间重大差异的原因很有可能出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统计学方法上。

此次调查还发现,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大城市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在边远郊区或农村误诊率较高。以北京为例,郊区县有48%的病人是在此次调查中被确诊的,在边远山区这一比例高达68%。这一差异提示,误诊极有可能是导致既往报告患病率低的原因之一。

专家分析说,城市与农村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上的差距,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缺乏专门的神经科医生有关,同时也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的保健意识的差异等有很大关系。此外,该病的治疗一直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畴,使得许多人因医药费用的负担而延误治疗。专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因对65岁的老人中2%的高发病率引起足够的重视。

 

18、中国眼科学三千年史与百年新进展报告引起国际同行浓厚兴趣

主任委员赵家良教授被国际眼科科学院授予院士称号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5月12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国际眼科科学院新任院士(Academia ophthalmologica internationalis)演讲会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赵家良教授所做的题为《中国眼科的进展及通向世界的眼科之路》的演讲博得了世界眼科学界同仁的好评。赵家良教授是去年10月23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国际眼科科学院年会上获得这一殊誉的,他也是进入该国际学术组织的第一位中国籍眼科专家。

      中国眼科学史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甲骨文时代,当赵教授展示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时,大腕们眼睛为之一亮。当赵教授介绍到上个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将眼科学传播到中国、协和医院首任眼科主任霍华德医生在21年—39年近20年的时间里创立了的“眼科黄金时代”、协和医院“学院派”的起源以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1937年创立以来60多年里在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及防盲工作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时,不仅引起了国际眼科权威们浓厚的兴趣,而且称赞这是对世界眼科学的重要贡献。

      国际眼科科学院一共有60个席位。占席位最多的是美国、日本,分别有6位和5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是空缺的。参加这一组织非常不易,要经过该科学院老院士提名和提名委员会的严格筛选。此次赵家良教授获得院士称号,标志着我国眼科学界又向世界迈进了一步。

 

19、五官手脚粗大快找医生诊治

首次“全国肢端肥大症义诊”活动在协和举行

      本报讯(记者 战春丽)2005年5月28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解放军301总医院、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等四家医院联合举办的首次“全国肢端肥大症义诊”活动在北京协和医院举行。北京协和医院任祖渊、苏长保、金自孟、王任直、顾锋、李乃适、北京天坛医院赵元立、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于春江等专家教授前来为患者义诊。

      一大早,远道而来的患者就聚集在协和医院门诊楼前等待专家的到来。本次活动除专家向患者细心讲解了肢端肥大症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外,还开设了疾病知识教育课堂,并向患者发放了相关的科普手册。

     肢端肥大症是垂体生长激素(GH)分泌型腺瘤导致血循环中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水平升高所引起的隐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增大——特别是面部、手、脚和内脏器官的生长。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糖尿病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缩短寿命,影响生活质量,因而对该疾病的治疗很重要。此外还有颧骨突出、额头变宽、皮肤增厚、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则、头痛、手足麻木和刺痛感、视觉干扰、性欲减退、过度出汗和舌增大造成的言语障碍等不适。由于症状是逐渐发展的,肢端肥大症的发现一般需要几年时间。在早期不会在身体其它部分形成继发肿瘤,而且疾病早期没有其它不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专家指出,就诊率低、就诊不及时是我国肢端肥大症的诊疗现状。在美国,其患病率为每100万人群中有40-60例,且每年每100万人中新增3-4例。我国目前尚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协和医院曾统计了1999年-2001年各年的肢端肥大症病例数,分别占当年总病例数的0.6-1.8/10万。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有许多肢端肥大症患者没有被诊断,没有接受治疗。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这种疾病缺乏认识,出现症状后自己不知晓,也有部分人认为面容"变丑"不是病,直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失明、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才就诊,错过了早期诊治时机。

      专家指出,垂体微腺瘤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大腺瘤。及早就医、及早诊断,方能抓住最佳治疗时机,避免因瘤体过大或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而影响疗效,甚至失去治疗机会。

    此次活动,旨在普及肢端肥大症和相关疾病知识,倡导规范化治疗,使患者得到尽早诊断和正确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为肢端肥大症患者送去关爱和温馨。

 

20、攻克外科学界难点之一巨大体表肿瘤与难治性创面的整形外科治疗

本报记者  林夕夕

      近两年来,整形外科在协和医院这个“全国疑难重症诊治中心”里,如鱼得水,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巨大体表肿瘤与难治性创面”这一整形外科疑难重症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中,充分利用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协作发展的有利平台,独立或与妇产科、基本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等科室合作,成功地完成了百余例巨大体表肿瘤与难治性创面的整形外科治疗,并从中总结出多套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使这项技术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并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填补了协和医院的空白。

      疑难整形手术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

      在“巨大体表肿瘤与难治性创面”的治疗中,涉及的有乳癌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外伤性创面、皮肤鳞癌、皮肤Padget病、皮肤纤维肉瘤多次术后复发、体表巨大血管瘤、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个疾病种类。其特点是:创面缺损面积大,不能通过直接缝合闭合创面;创面基底及周围的组织血运差,简单的皮肤移植术不能修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疾病的特点,整形外科总结出多套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其中最常采用的手术方案有:

      一、股前外侧皮瓣——“多向性”应用

      股前外侧皮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最大切取面积可达33cm×15cm。由于该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血管蒂长、血管管径粗、皮瓣可切取面积大、供区隐蔽、带有感觉神经、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后对供区功能和外形影响较小、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修复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常用的皮瓣之一。整形外科主任乔群教授充分利用该皮瓣的上述优点,予以多向性应用:或形成带蒂岛状皮瓣向上转移,修复会阴、臀部等区域缺损;或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向下转移,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或形成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远位软组织缺损。

      例如,14岁少女张某,因“右膝部肿物伴皮肤色素沉着14年”入院。查体发现,其右膝部皮肤呈灰褐色,皮下肿物边界不清,质韧,局部肥厚肿胀,有轻度压缩感。术中彻底切除病灶后,应用股前外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后病理检查示“海绵状淋巴管瘤”,皮瓣成活良好,随诊半年未见局部肿物复发。

     二、背阔肌肌皮瓣——“钟摆式”旋转

      背阔肌肌皮瓣是人体上转移幅度最大的一个皮瓣,其供养血管是胸背动、静脉,胸背神经与之伴行。赵茹副教授通过解剖学研究,提出了确定胸背动、静脉体表投影的简易方法,为安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创造了新的契机。以胸背动、静脉进入背阔肌的体表投影点为旋转点,可将背阔肌肌皮瓣向前旋转修复胸壁的创面、向外侧旋转修复上肢的创面,向后上方旋转修复肩背部的创面,从而形成特征性的“钟摆式”旋转。

      例如,30岁的男性患者李某,因“右背部肿物1年半,手术切除术后局部复发3个月”入院。检查发现其右侧肩胛骨内侧可见数处手术瘢痕,局部隆起,可触及17×7cm大小肿物,肿物质韧,压痛,固定,边界尚清楚。双侧上肢及肩关节运动无异常。右背部肿物切除后创面面积达23×10cm,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术后伤口I期愈合。

      三、 TRAM皮瓣、DIEP皮瓣与显微外科技术的灵活应用

      TRAM皮瓣(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的血液供养主要来源于腹壁上、下动脉,因其组织量丰富、手术操作方便、术中不需改变体位、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同时收到腹壁整形效果等多重优点较易为患者接受。DIEP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由游离TRAM皮瓣改良而来,在皮瓣切取时,将腹壁下动脉的肌皮穿支从腹直肌内分离出来,不仅保留了腹直肌的完整性,而且使血管蒂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长,使其移植更加自由。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静脉,可将TRAM皮瓣、DIEP皮瓣游离移植于全身各处体表部位。

      徐军教授多次与泌尿外科合作,应用岛状DIEP皮瓣向下转移修复阴囊及腹股沟区的软组织缺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与此同时,徐军教授在解剖穿支血管过程中,将肋间神经感觉支予以保留,与受区神经吻合,为受区感觉恢复创造条件。

      例如,48岁的女性患者江某,因“左乳癌根治术、放射治疗后2年,左胸壁溃疡形成6个月”入院。查体发现其左胸壁有一4×6cm的半月形溃疡,深达深筋膜,创面表面附着少量黄色脓苔。周围皮肤色素沉着,无明显压痛。经左胸壁溃疡清创后应用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皮瓣成活良好,随访半年未见乳腺癌复发。

      四、腹壁整形技术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多,近年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协和医院妇产科报告剖宫产术后该病发生率为4.6 /万。本病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1个月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少数病例甚至可恶变为癌肉瘤或腺癌。主要症状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进行性加重的腹壁疼痛性结节或包块,月经过后则疼痛缓解、肿块缩小。

      王晓军副教授、赵茹副教授与妇科医师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腹壁整形技术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无一例复发,为饱受该病痛折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应用腹壁整形技术治疗该病的优点可谓一举三得:能够最大范围地切除病灶;腹壁整形术的切口与正常皮纹一致,切口位置隐蔽;还能消除生育后形成的“肥肚腩”,达到美体塑身的效果。

      例如,一位32岁女性患者,孕3产1,因“剖宫产后右腹部包块1年余”入院。B超检查示:腹壁切口下方见3.5×1.3cm低回声,边界清,距体表1.0cm,怀疑为子宫内膜异位灶。于2003年7月在全麻下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腹壁整形术。术中切除病灶范围约15×8cm,应用腹壁整形术修复创面。术后病理: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周围为正常肌肉脂肪组织。

      开展这些手术的最大难点是什么?整形外科乔群主任介绍说:这些病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创面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深有浅,手术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根据每例创面的特点进行设计,应用不同的(肌)皮瓣予以个性化修复,所以对大夫来说,没有“熟练工种”,每例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凭借医院综合优势,开拓整形外科事业

      协和整形外科的发展,得益于协和医院的综合优势。协和医院是全国疑难重症诊治中心,病人多,病种多,疑难重症病人多,为各学科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乔群主任在谈到科室的发展建设时形象地比喻,科室和医院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医院是皮,我们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她指出:“整形专科医院,不会有这么丰富的病例和病源,也就没有这样的手术机会,所以以前我们主要以开展瘢痕去除和美容手术为主。而像协和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各科的手术范围很广,面对的各种疑难复杂病人很多,各科室合作的机会也很多,这就为整形外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之而来,也才有了‘巨大体表肿瘤与难治性创面的整形外科治疗’这种高难度技术的开展。”

      “过去医院没有整形外科时,手术科室的大夫对某些肿瘤的切除往往会有一些顾虑,切小了怕不能根治,切大了怕创面难以缝合,有时不得不采取保守治疗。而恢复重建整形外科后,整形外科和其他科室合作,实施‘接力赛’,先由手术科室进行手术,采取一次性根除术,切除病灶,再由整形外科进行创面修复,这样就能使手术科室打消顾虑,放开‘胆子’做手术,更好地保证了治疗效果,发挥了医师的技术水平。在已经开展的100多例‘巨大体表肿瘤与难治性创面的整形外科治疗’的手术中,很多例都是整形外科与其它科室,如妇产科、基本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合作完成的,双方共同探讨,制定出最佳的手术方案。”

    乔主任指出:“修复难治性创面和巨大体表肿瘤切除后的创面是外科学界的难点之一,亦是整形外科医师责无旁贷的工作重点。这项工作不仅对整形外科医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且有其深刻的临床意义。作为协和医院的整形外科,其医疗重点应当是借助协和医院的综合实力,解决上述整形外科专业的疑难重症。科室的发展目标应当定位在‘全国整形外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如果偏离了这个重点,协和整形外科将失去其恢复重建的意义。”

21、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我院泌尿外科始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50年代由老一辈医学家虞松庭、吴阶平、施锡恩创建了一定规模的专科。60年代至80年代刘国振、吴德诚、臧美孚等专家教授将其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泌尿外科专业科室。在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院训的激励下,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发展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肾上腺外科、腔道微创外科、肾移植、泌尿系肿瘤、普通泌尿外科、男科学等专业领域的科室。

      我院泌尿外科现有2个病区,另加特需病房床位数80张以上。具备先进完备的检查、检验及治疗设施,可以进行各种泌尿外科所需的临床检查化验和治疗。拥有国内一流的膀胱镜检查造影设备、体外震波碎石机、超声波诊断仪、尿动力学诊断仪、前列腺癌短距离治疗仪和先进的腔道泌尿外科诊断治疗设备。每年收治住院病人约1500例以上,年手术量约1300例次,其中疑难、复杂手术约占1/3。年门诊量已超过3万人次,门诊手术(包括膀胱镜检查)约1900人次。为方便患者就医,门诊设有男科及肾移植专科门诊,男科年门诊量在6000人次以上。

      近年来在科主任李汉忠教授的带领下我院泌尿外科在医教研等多方面取得很大发展,该科专业设置全面,在肾上腺外科、腔道微创外科、肾移植、泌尿系肿瘤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一、 肾上腺外科

      肾上腺外科是该科传统优势项目,不论治疗患者的数量、手术量,还是在医疗质量,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我科可以独立诊断各种肾上腺疾患,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症、嗜铬细胞瘤、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神经节细胞瘤、髓样脂肪瘤、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囊肿、肾上腺转移瘤,已治愈来自祖国各地及海内外的近千例患者。除传统手术外,自二十世纪9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肾上腺疾病腹腔镜切除手术,现在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经发展成为我科成熟的技术,每年开展肾上腺手术超过10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占95%以上。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治疗,多年来一直是本学科特色。尤其是与内分泌科、麻醉科及加强医疗科联合组成嗜铬细胞瘤治疗协作中心,使得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处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发表有关肾上腺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论著20余篇,并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多次进行各种报告,展示了我科在该领域内的优势。与兄弟科室协作开展“下腔静脉分段取血内分泌激素的测定”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腔道微创外科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自二十世纪80年代初该科吴德诚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TURP治疗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与总结,科内更多的医生已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形成良好的梯队,是国内掌握该项技术的最好单位之一。目前我科TURP占据BPH手术的99%以上,已累积病例5000例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多篇相关论著,该项技术曾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微创手术是当代外科治疗的方向和潮流。自二十世纪90年代率先开展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以来,该科已掌握了该项技术,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手术体系。现开展的治疗项目有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膀胱全切术、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隐睾切除术等。近年来先后开展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软性输尿管镜检查及治疗,配合激光技术,整个泌尿系统的尿路检查及治疗工作可以通过内窥镜技术完成,使原来需要开刀手术的治疗转为腔道微创手术。目前该科61%以上的手术为微创技术完成,该技术多次获得院校医疗成果奖。

       三、肾移植

     尿毒症不仅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患,而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肾移植给患者带来希望和曙光。自二十世纪70年代开展肾移植工作以来,目前完成同种异体肾移植已有近千例,一年人肾存活率在90%以上,移植肾最长存活时间达20多年,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大力倡导和开展亲属活体供肾的肾移植工作,挽救了大量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与兄弟科室成功开展肾肝联合移植,使这项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鉴于社会老龄化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展宽肾移植的年龄范围,使60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的患者占移植病例的25%以上,在老年肾移植手术技术及移植免疫学研究上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急性排异是移植工作中的重要项目,科室为此筹建了肾移植实验室。目前将移植肾慢性失功作为临床及实验研究的重点,力求达到移植肾长期存活,造福广大肾移植患者。

      四、泌尿生殖系肿瘤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治是泌尿外科的又一工作重点。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展肾动脉造影检查,应用肾动脉栓塞技术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降低肿瘤播散的机会,增加晚期大肾癌根治手术的可能。传统的肾癌根治术,患者必须失去一个肾脏。近年来该科积极开展肾部分切除手术,力求在去除肿瘤的同时为患者保留正常的肾脏组织。为解决肾脏阻断时间有限的难题,创造性地开展低温原位灌注下肾脏部分切除手术,术中可以从容地处理肾脏的复杂病变,最大可能地保留肾单位,为孤立肾、老年肾、对侧肾脏功能不良患者带来了希望。以2004年为例,全年共完成肾肿瘤手术105例,其中49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成功的为46.67%的患者保留了肾脏。该项技术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成果奖。为解决肾癌转移癌的世界性难题,该科勇于开拓,与国外合作,开展风险极大的大剂量白细胞介素II治疗晚期肾癌,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的最常见肿瘤,容易复发。凭借娴熟的腔道手术技术,可以对位于膀胱任何部位的浅表肿瘤进行微创治疗,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同时配合放疗最大可能地为患者保留膀胱,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近年来前列腺癌呈发病逐年增多趋势,成为威胁老年男性健康的新疾患。该科在国内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前列腺近距离治疗设备,派专人出国学习,全面掌握了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经成功开展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100多例,疗效显著;并参与卫生部主持的我国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标准制定。我科创造性地自主开发出前列腺密集穿刺活检系统,使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由于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许多国外及外地患者慕名前来求治。

      五、 男科学

      男科学是该科的传统专业。在刘国振、曹坚等教授的带领下,曾为我国男性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早在50年代中期,由该科编写的性知识的出版发行,使得性禁锢的理念受到挑战。随后开展的男科疾病手术治疗和男科避孕药物(棉酚)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如今该科室重组男科学。针对前列腺炎、辅助生育技术、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男性更年期综合症和男性性腺发育不良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期望在这些领域尽快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近年来发表已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并主编《男科病诊治学》《男性更年期综合症》两部专著。

      此外,该科具有先进的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设备,可以对各种复杂的排尿障碍疾患进行尿动力学诊断。开展耻骨上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与妇产科合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院校医疗成果奖各一项。

      协和医院泌尿科现有在职人员67名,其中医生37名,护士26人。目前有在职正副教授13位,主治医师10名,博士及博士后9位。有10余人赴欧美等发达国家进修学习。现有中华医学会北京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一名,《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编委各一名,并有其他一些专业杂志的编委多名。

      该科承担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泌尿外科教学任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内最早授权的泌尿外科博士授予点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八十年代以后,先后培养博士及硕士学位研究生30多名。现在每年招收博士及硕士学位研究生6-8名,现有在职研究生12名。

      近年来科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免疫组化、病理、组织标本库和图书资料室等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室。每年承担多项临床与基础方面的研究课题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曾经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项,院校科研与医疗成果奖20多项,与其他科室合作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该科重视学术水平,鼓励进行科研设计和发表学术论文,2004年发表论文达32篇,不仅人均发表论文数量居全院第二名,而且90%以上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200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目前正在进行《协和泌尿外科学》的写作,同时开通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网站,网址是 www.pumcurology.org。

      科主任李汉忠教授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培养。按照中国泌尿外科的整体发展要求,该科应在2010年学科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此科室制定了学科的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的中远期培养计划。现在30到40多岁的年轻一代已逐渐在科内承担起重要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建立了良好的人才梯队。

      目前我院泌尿外科是一个年轻充满朝气、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团队,近年来出现可喜的强劲发展势头。在今后的五年里我科继续拓展优势项目,在医院整体发展的框架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推动泌尿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必将为中国医学事业作出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