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学前沿
外科学系举办2017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中青年医师创新技术论坛
时间:2017.05.10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外科学系 作者:外科学系


外科中青年医师创新技术论坛现场

外科学系各专科主任进行分段主持 图/外科学系

本报讯 2017年5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中青年医师创新技术论坛在内科楼四层多功能厅隆重召开。赵玉沛院长、王以朋副院长及吴文铭副院长莅临大会,外科学系领导、总支书记、各科室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护士长及200余名中青年医师参加了本次论坛。

外科学系副主任林进教授主持论坛。外科学系常务副主任李汉忠教授致开幕辞,他从国家战略、医院发展、学系进步等方面强调了创新技术的重要性,认为中青年外科医生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不断进步。本次论坛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创新技术的平台,期待通过跨学科交流,能够碰撞出更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赵玉沛院长出席论坛并讲话。他对外科学系近年来为促进年轻医生成长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表示肯定。赵院长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协和近百年来的光辉历史,也是协和人一直传承的优秀品质。赵院长与大家共同回忆,早在40余年前曾宪九教授就与清华大学合作,大胆尝试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监测外科重症病人出入量,用于外科疾病的辅助诊断。同时,曾宪九教授还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胰腺外科、重症医学、外科营养支持等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协和在上述领域的优势地位。在一代代协和外科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日协和外科已经拥有了更好的技术平台、更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为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创新的基础是传承,提高的基础是规范,“传承、创新、规范、提高”应成为协和外科的发展理念。

本次论坛共汇报展示了49项创新项目,根据临床技术、临床研究、转化医学等类别依次进行报告,评委根据项目创新性、实用性及现场展示情况进行评分。外科学系各专科主任分4组进行分段主持,引导大家展开了精彩激烈的讨论和专家点评,促使中青年医师通过跨学科的交流,触类旁通,拓展思路。同时,为了激励和促进创新思维与实践,报告者的成绩也将作为今后量化考核的参考加分项。

本次论坛由外科学系各专科推选项目,参加汇报展示的人员从研究生、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其中也不乏主任医师,可见创新思维在各年资医生中均有所体现。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本次创新论坛的项目中,既有时下热门的医疗信息领域,如神经外科冯铭医生汇报的“基于深度机器学习与面部特征识别技术的库欣病患者筛查”;也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如整形外科龙笑副教授汇报的“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下肢淋巴水肿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还有从临床实践出发的临床研究,如血管外科刘暴教授汇报的“彩色血流编码和血流量灌注技术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此外,报告内容还涉及疾病诊断、手术术式选择、手术技巧、术后随访等各个领域,以及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医学研究。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最终实现患者受益永远是医疗创新的核心目标,本次创新论坛展现了很多临床实践中的新业务、新技术,其中不乏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项目。我院外科学系鼓励各专科努力形成自己的科室医疗特色,尤其是重点科室作为学术领域的佼佼者,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一定要保持医疗服务的高水平和先进性。本次创新论坛除展现了多个学科领域较强的传统优势外,还令人欣喜地出现了多个学科交叉合作的项目,这些交叉与融合不断培育出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集团优势以及多学科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布局。此外,本次论坛的开展实现了创新资源、创新平台的开放与共享,如泌尿外科严维刚教授在汇报“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中的应用”项目时,神经外科马文斌教授表示神经外科的术中MRI可为该项目提供更加精确的术中导航,进一步提升了该项目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外科学系副主任廖泉教授代表学系作大会总结,认为本次论坛为各学科中青年医师提供了临床工作方法、科研思维和理念横向交流的平台。协和外科历来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外科人才,这就要求中青年医生坚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加强交流协作,避免因过早专科化导致管状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外科学系将坚决落实赵院长提出的“传承、创新、规范、提高”的外科发展观,努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的外科人才,通过创新及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外科学系此次举办中青年医师创新论坛,既是对年轻医生创新精神的鼓励,对创新成果的认可,更是表达外科学系创新驱动发展的态度。期待协和中青年外科医师传承外科学系的创新传统,规范诊疗行为,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协和外科学系将继续开展工作,为实现百年协和梦、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