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健康报】公立医院党建巡礼•北京协和篇(下)
时间:2017.02.14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健康报 作者:崔芳 段文利 陈明雁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用文化感召人,用价值凝聚人,党建工作犹如春风拂面、润物无声。去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在北京协和医院调研党建工作后发现,在努力让病人满意的同时让员工感到幸福,是协和办院的重要经验之一。

传承协和老前辈精神:

大爱成就大医

在党建专题调研中,协和医院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协和精神与协和文化的塑造和培育中加以传承,通过一代一代协和人的言传身教,使后辈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这些做法给李斌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呢?我们从三封信说起。

1984年10月,中国现代基本外科重要奠基人、协和医院外科老主任曾宪九给一位叫张贵纯的患者写信,督促她尽快复诊,免得耽误病情。张贵纯因胰腺增大被怀疑是胰头癌,自己都放弃了希望。曾宪九又给张贵纯所在单位领导写信,请他们一起催促。此时,曾宪九本人已是肺癌晚期。张贵纯回忆,当她返回医院时,身形消瘦的曾宪九一脸心疼地责备:“你这孩子,终于来了,你怎么能这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1962年,中国首位女学部委员、妇产科主任林巧稚收到一名孕妇的求助信。“我是怀第五胎的人了,前四胎都没活成,其中的后三胎,都是出生后发黄夭折的。求你千方百计地救救我这腹中的婴儿……”新生儿溶血症!作出诊断并不难,但这种病当时全国没有治愈的先例。林巧稚遍查资料,最后决定给新生儿全身换血,并日夜守护在病床前精心照顾,孩子抢救成功了。为了感谢医护人员,这对父母给孩子取名“协和”。

第三封信来自82岁的刘燕。2016年9月,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正在播出庆祝协和建院95周年的《协和大医》系列节目。刘燕打开电视,正好看到协和专家。这令她回忆起52年前亲历的一段往事。1964年9月,刘燕在协和妇产科顺产生下二女儿,是个4.55千克的胖丫头。走廊里传来林巧稚的声音:“胖丫头在哪里?快抱给我看看。”接过护士抱过来的孩子,林巧稚满心喜悦地亲了一下她肉嘟嘟的小脸蛋。此前3个月,刘燕意外痛失丈夫,她拉扯着一岁多的大女儿,又怀着六七个月大的二女儿,心境一度跌落到了冰点。林巧稚给二女儿的一个亲吻,让她冰冷的心泛起了暖意,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爱是协和妇产科的核心精神所在。”刘燕在泪光中写下了这封迟到52年的感谢信,并亲自将信送到协和医院党委。

在协和,这样的感人故事讲都讲不完。这是协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抓党建,这样的人文积淀怎能不备加珍惜和大力传承?协和医院党委举办纪念林巧稚、张孝骞、曾宪九等医学大家百年诞辰系列活动,组织已故知名老专家事迹展、做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座谈会、《心术》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在全院营造修医德、重品行的良好氛围,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意识。党委还通过开展“两优一先”、协和杰出贡献奖、协和杰出青年奖等评选表彰活动,树身边典型,使协和人学有榜样、行有楷模。

缔造协和新青年风貌:

“长成你的样子”

听着协和故事的协和年轻人,在成长中不断书写协和新故事。“我想长成你的样子”,这就是“协和基因”。

老王得了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全世界该病例不足40例,生存期很短。胸外科一位青年医生接诊后宽慰老王说:“咱怕啥,小概率人生不代表没有希望。我负责您的治疗,请您负责相信我。”手术很成功,出院时老王握着他的手不放:“你们这个团队为我做了这么多,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这位青年医生说:“对我们最好的感谢,就是您好好活着。”这话说得宛如当年的林巧稚。

一位中年女性因发热、血三系减少、凝血异常等症状来医院急诊就诊,首诊医生送检血涂片。另一位内科住院医师在急诊当班时突然接到骨髓室电话,说这位患者很可能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此时患者早已离开。这位住院医师急忙从医嘱系统里查询到该患者的电话号码,不断打电话。电话无数次被挂断后,终于被患者的丈夫接起,但却漫不经心。这位住院医师不厌其烦地强调病情的凶险,催促其妻子尽快就诊,终于唤起了对方的注意。患者很快被收入院,治疗效果良好。这样的古道热肠,又何尝不像当年的曾宪九。

党建还要走出“象牙塔”,将最好的医疗服务送到基层,践行作为国家队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为此,协和医院连续几十年援藏、援疆、援蒙。在历次组建医疗队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勇挑重担。2015年,协和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赴藏工作,队中共产党员占到60%。

党建与创新深度融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协和人认为,没有满意的医生,就不会有满意的患者。只有关爱好每一位员工、同事,大家才能以院为家;只有每个党支部建好自己的温暖“小家”,医务人员才能将这份温暖更好地传递给患者。怎么做?院长赵玉沛说,在党建中融入对员工的关爱,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011年,协和医院提出“病人满意、员工幸福”的办院理念。除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还强调“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同事幸福感”。首先,从关爱老同志做起。党委牵头在全院推广爱心卡,由老干部处联合各党总支和团委青年工作部为全院75岁以上离退休老同志发放爱心卡。每张爱心卡上写着所在科室为其安排的两位爱心联系人及科室负责人的姓名及电话,老同志有任何困难均可打电话寻求帮助。平时只要拿着爱心卡回到科里,即使素昧平生的年轻人也会主动为老同志提供帮助。当爱心卡送到变态反应科叶世泰老教授家中时,老人分外高兴,说:“卡虽小,却代表了医院的一片心意,这表明医院没有忘记我们,让我们老同志感到心里格外温暖。”

“我的梦•协和梦•中国梦”“我心中的百年协和”“我与协和同行”“95协和、医路记忆——首届协和微电影节”“健康中国、协和行动——首届科普能力大赛”……近几年来,每年“七一”前后,北京协和医院党委都要组织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每年的活动,老中青三代协和人都要用一场高水平的汇报演出,缅怀先辈业绩,讲述协和成长故事。一位协和的老朋友在微信中写道:“每年的今天无论多忙,都会期待被协和邀请参加医院的庆‘七一’大会。看一个个在生命危情时从容淡定的专家,用他们多才多艺、激情四射的另一面,深情表达对祖国、对协和、对医学、对患者的挚爱,几度热泪泉涌。”

“协和医院党委善于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借助新媒体等手段,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但内核不变。”前来调研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