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成就 >荣誉室
协和骨科特发性脊柱侧凸系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2010.08.23
点击数:
字体:
来源:本站原创

长发育期,手术矫形不当将影响脊柱的发育,甚至加重畸形。为解决这一医学难题,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在邱贵兴主任的主持下,通过14年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等在世界范围内首 次提出了目前最全面的、适合脊柱畸形特点的分型系统,即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协和(PUMC)分型。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诊治。国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Spine杂志主编Weinstein教授高度评价PUMC分型全面,可弥补现有分型的不足。在2006年1月9日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该系列研究成果荣获了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是一项涉及基础着重于临床的综合研究。该研究在病因研究、临床分型、临床治疗、器械研发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其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研究方面,邱贵兴等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椎间盘、椎旁肌内IX型胶原、Bcl-2蛋白、nNOS的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发病有关;不对称应力可增加凹侧X型胶原表达,加重畸形。

临床研究方面,邱贵兴等建立起了国内外最大的脊柱侧凸数据库(3000余例);首次提出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协和(PUMC)分型,包括三大类13个亚型,每一种分型均有相应的规范化治疗原则。临床应用后手术平均矫正率67%,失代偿率0.2%,明显优于国际通用的King及Lenke分型。

邱贵兴等在国内首先开展支具矫形、三维矫形手术和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前后路一期手术矫形,分别治疗1500例、1800例和180例。支具治疗有效率88%,手术矫形前路矫正率达73.5%,后路矫正率达64.4%,前后路一期严重侧凸矫正率达45.3%。

邱贵兴等在国内外首先开发应用Zebris无创检测系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动态三维评估,避免了多次X线检查对病人的损害。国内首先应用支点弯曲像评估侧凸的柔韧性,准确地预测矫形效果。

在矫形器械的研发方面,邱贵兴等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脊柱内因定系统(GSS),操作简单,效果与进口产品相同,且医疗费用大大降低,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项目创造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69篇,获5项国家专利。协和(PUMC)分型系统已在包括西班牙及港澳地区的20余家大型医院推广应用。使大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治疗效果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PUMC分型方法曾在美国、日本、韩国骨科年会等国际大型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并发表在2005年6月的国际最权威的脊柱外科杂志《Spine》上,在国际骨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教授在参加这次全国科技大会后感触非常深刻,他感慨地对年轻人说,中国在医学领域也面临如此的机遇。我们有如此多的病例资源,应该很好地利用并深入地进行研究,要有自信,同时加强自主创新,为中国的骨科赢得更多的世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