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就诊指南
健康教育文章 —— 控制哮喘我们还要走多远?
时间:2017.12.10
点击数:
字体:
        2006版WHO/NIH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GINA)与早期版本比较在哮喘治疗理念上有了本质的变化,走出了根据哮喘严重程度治疗的被动模式,提出“哮喘控制”的概念,并建议以此作为治疗目标,指导医疗实践。该目标明确了“哮喘控制”的基本要求,即哮喘患者经过治疗要达到几乎无日间或/和夜间症状,无活动受限,无急救药物使用,无急性加重、急诊就医或住院,恢复正常肺功能,无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达到上述目标就意味着哮喘的临床治愈,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2009年ATS/ERS Task Force对“哮喘控制”的概念进一步更新,“哮喘控制”是指经过治疗疾病对机体的影响被驱除的程度。新定义指出“哮喘控制”的近期目标是消除症状,恢复肺功能;远期目标在于预防复发,降低死亡率。
        达到“哮喘控制”目标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首先,医务人员要提高认识,坚定哮喘是可以临床治愈的信心,以此指导临床实践。以GOAL为代表的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实验证据告诉我们,80%轻度和60%重度哮喘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达到“哮喘控制”。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选择可行的方法,对每个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进行评估,指导治疗。其次,纠正“西医不治喘”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对哮喘治疗的期望。第三,医保体系覆盖有效的治疗,保障患者能够长期接受有效治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芬兰曾经是世界上哮喘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该国针对哮喘治疗积极调整医保策略,覆盖了当时的有效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哮喘教育。随后的20年,哮喘住院日下降了90%,死亡率下降80%。芬兰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如何治疗才能达到“哮喘控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治疗药物的选择。对相当数量的哮喘患者,单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就可以达到“哮喘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联合使用(ICS+LABA)能使更多的患者达到“哮喘控制”。其次,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尽可能使患者在一个月内达到症状控制。一旦症状得以控制,怎样维持治疗?维持治疗需要多长时间?成人哮喘是复发性很高的慢性疾病,运动、接触过敏原、感冒等多种因素很容易诱发急性加重。已故澳大利亚学者Woolcock早在2001年就指出,哮喘各表现型经过治疗达到控制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气道高反应性作为哮喘疾病的本质,需要治疗数年才能控制。哮喘症状控制后规律用药、长期维持治疗对预防复发,降低哮喘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季节性间歇发作的轻度哮喘,如果每年只发作一次,起始药物和剂量的选择根据发作时严重程度决定,维持治疗应该不少于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