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早诊早治
十一五课题“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方案的比较与评价”(编号2006BAI02A)内容简介
时间:2017.12.09
点击数:
字体:

        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下,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孙强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了“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方案的比较与评价”(编号2006BAI02A)研究课题。该项研究是我国第一项大范围的乳腺癌筛查研究课题,旨在初步明确中国女性乳腺癌相关的高危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适合中国女性乳腺癌特点的筛查工作奠定基础。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学教研室单广良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十一五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危因素开展了1:m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该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相关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BMI、乳腺良性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任何一个一级亲属)、初潮年龄、长期精神压抑(分为1-9级)、口服避孕药。我国女性乳腺癌高危因素与国外报道的高危因素既有相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因此开展我国女性乳腺癌高危因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中国女性认识乳腺癌高危因素、有的放矢的开展早期预防措施提供了指导和方向。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危因素的研究结果发表在AMS杂志上,并被广泛引用。基于上述高危因素,孙强教授团队进一步建立了适合中国人群的乳腺癌发病危险性评估协和(PUMCH)模型,开发了评估软件(图1),为高危因素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用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评估的协和(PUMCH)模型

        通过乳腺癌发病危险性评估,可以确认乳腺癌高危人群。十一五期间,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开展了乳腺癌筛查工作,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人口众多、卫生资源相对缺乏的问题,集中优势资源筛查高危人群。十一五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对于中国女性,彩超发现乳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都显著优于钼靶。同时进行了卫生经济学分析,我们发现采用欧美的普查模式,以钼靶为主要手段,发现1例乳腺癌每年需要花费125万;而采用高危模型,对高危人群采用彩超为主要手段进行筛查,发现1例乳腺癌仅需5万。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外权威杂志发表,国内外学者反响强烈。根据我们前期的研究成果,我们建议采用高危模型,对高危人群进行以彩超为主要手段的筛查流程可能更加适合中国国情(图2)。

        图2.乳腺癌筛查流程和方案建议

        该项研究明确了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初步制定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的流程,为在中国开展大范围的乳腺癌筛查工作提出了可行的方法。此后,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又获得了2009年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编号D090507043409009)项目资助和2016年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北京市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方案优化研究”(编号D161100000816005)项目资助。结合长期随访结果,证明上述研究成果客观、准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卫生经济学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