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教育动态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协和外科规培小记
时间:2016.04.0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外科学系第三年住院医师 侯睿

  2013年的初秋,我在协和的第一个24h班接诊了一位82岁的老太太。她躺在担架上,面色苍白,表情痛苦。问诊、查体、验血、阅片,一个典型的外伤后股骨颈骨折。“准备手术吧!”我跟家属说道。接下来的工作紧张而有序,联系麻醉科、手术室,谈话签字,术前用药,配血……我一边忙碌着,一边将病人情况汇报给骨科二线高鹏老师。术前准备已臻完善,高老师却在看过病人后指示先转ICU行保守治疗。我十分不解,病人股骨颈骨折诊断明确,且并发出血可能,手术指征存在,为何要保守治疗?高老师分析说:从X片看,这位患者的骨折为横行,断端移位不明显,属稳定骨折,结合患者高龄、贫血、心肺功能差等情况,是否立即手术复位值得商榷。因为患者有严重贫血,外伤前出现过头晕乏力、大便发黑等情况,因此当务之急需明确是否存在消化道活动性出血。事件的进展最终证实了高老师的判断:患者为溃疡性结肠炎继发出血,在消化内镜下止血后平稳度过了休克期,也为之后的骨折复位术争取了时机。

  类似的情景相信很多年经医生都不会感到陌生。经历了八年甚至更加漫长的学医生涯,能够通过层层选拔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无疑是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然而无论在校成绩多么优秀,所有医学青年在离开象牙塔、踏入临床时首先要面对由医学毕业生到临床医生的质变,要面对由教科书到真实患者、甚至疑难杂症的巨大挑战。而跨越这道鸿沟需要长期的临床磨砺和大量的经验积累。在协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漫长而艰苦,但却是所有初入临床的青年医生完成质变的理想平台,也是我们每个协和人在自己的行医生涯中迈出的坚实第一步。

  临床是医生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首要条件。协和至今保留着大内科、大外科的二级学科学系建制,住院医师要在其下属的各三级学科进行全面轮转,培养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的临床思维,在成为专科医师前打下扎实的临床基础。作为全国的疑难病诊疗中心,前来协和就诊的患者很多具有极高的教学甚至文献价值,以此为基础,每天一次的教学查房,每周一次的病例讨论,每月一次的专题讲座,还有不定期举办的学术活动、操作培训……在这样严谨而浓郁的学术氛围中,协和的年经医师获得熏陶,不断成长。

  入院两年多来,我先后轮转了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基本外科、心外科及血管外科,管了很多病人,也上了很多手术。在许多人眼中,做小大夫的工作就是收病人、写病历、加检查、上台拉钩缝皮、执行上级大夫医嘱,繁重且被动。而我在做好这些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在努力尝试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一名住院医师的价值。幸运的是,协和有着严谨而包容的学术氛围,带教老师无论年资多高,都乐于倾听并接受下级大夫的合理建议。记得在骨科时,带组教授收治了一名初诊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患儿,相关术前检查已于门诊完善,入院拟立即行手术治疗。我在接诊的时候,除了常规的脊柱及躯干测量外,还给他做了详细的神经查体,结果发现双侧腱反射不对称亢进及巴氏征可疑阳性,提示该患儿可能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上级医师认真听取了我的汇报,并决定于手术前加做头颈MRI,其结果印证了我的猜想:Chiari畸形合并巨大脊髓空洞,而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行脊柱矫型手术可能造成截瘫等严重后果。于是我们改变了策略,让患儿于神经外科先行脑脊液分流术,改善脊髓空洞后,择期返回骨科再行侧凸矫型手术,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样的经历教会我,每一次采集病史,每一次体格检查,不是为了完成病历,更不是为了应付领导。全面的问诊和系统的查体,是一切以病人为导向的精准临床决策的依据。

  老协和有三宝:教授、病历、图书馆。现代医院的高速运转及医生平日的繁重劳动使得病历成为了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然而对于住院大夫来说,书写病历却是分析病情、总结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诊疗水平的最好途径。记得在心外科轮转时,我接诊了一例肺动脉干异常瘤样扩张的罕见病例。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该病例被诊断为我院首例继发于肺动脉瓣狭窄的巨大肺动脉瘤。在首次病程拟诊讨论中,我写下了一篇综述,详细阐述了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同时结合该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了分析判断。我深知作为一名住院医师,对于病人的转归、医院的声誉,我们能起的作用十分有限。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用心写好每一份病历,因为这是现阶段我们能给协和、给后人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做一名外科医生,手术技术及其效果无疑是整个诊疗活动的关键。现在我们还不能像教授们那样,一把手术刀在血管、神经、脏器间潇洒游走,刀到病除,还患者以健康。我们惟有珍惜每一次主刀医师台上带教的机会,努力在手术台上做一名合格的助手,用心做好每次切开与缝合、分离与结扎,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自己的操作当成一件艺术品去完成。让病人满意,让领导放心,也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在实践的磨砺中加速成长。

  我在协和规培轮转的三年里,遇到的老师们个性不尽相同,但无不具有严谨求精的协和精神和知无不言的带教意识。我忘不了刘子文、王维斌老师手把手教我切皮、游离,也忘不了廖泉主任带我缝出第一个自己满意的甲状腺切口;我忘不了卢欣、刘卫、陈革老师给予我开关腹、做一助的宝贵机会,也忘不了苗齐主任与我促膝长谈,用他自己的传奇经历激励我前行;还有李汉忠主任的严谨,李单青主任的宽容,林进主任的潇洒,桑新亭主任的“心灵鸡汤”……所有这些难忘的情景和感悟都将是我受用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1篇SCI论著,2篇核心期刊文章,4封表扬信,多份优秀病历,国家紧急救助资质认证,还有患者的认可,上级大夫的信任……协和助我取得成绩,更教给我,外科医生不是开刀匠,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除了精湛的手术技术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临床技能,缜密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精准的围手术期管理,敏锐的科研思维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医师成长的过程漫长而艰苦。相信自己,倚靠协和大家庭,沿着这条曾走出过林巧稚、张孝骞、黄家驷、曾宪九等大师的医学之路坚定地走下去。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能成为协和外科舞台上的主角。

学习甲状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