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献血--2011年12月23日
时间:2011.12.22
点击数:
字体:
作者:王仲
来源:源自王仲主任的sina blog

    献完血我快速离开了现场,回到电脑前。真的没有想到献血有这样的阵势,第一次献血的时候好像挺平静,挺自然。

    我完全理解同事们的关心和领导的慰问,也理解媒体朋友的为了宣传无偿献血而付出的辛苦。但我还是担心一旦“外人”看到协和这样一个热闹的献血场面,会不会又妄加猜测,评头品足,认为这是一场“戏”。

    今天献血的人群中不乏科主任、护士长、处长,当然也有很多专家、教授、普通医生和护士。刚刚走到电梯里,一位保洁公司的领班遗憾地对我说:“我以为谁都可以献血,我去了,结果说是有名额限制的。”

    一位记者朋友特别认真的问我:“主任,你为什么决定参加献血?”我觉得很可笑,可笑的不是她问的问题,而是她从来不会用这样“正经”的语气和我谈话,因为我们是老乡,也是好朋友。看到她一脸的认真,我还是认真地回答了她的问题。

    在医院最清楚什么是“血荒”。当一个大出血的病人被送到急诊抢救室,他可能因为严重失血而危及生命,但输血科告诉你:没有血。当一个大手术的病人准备进入手术室,医生可以预计到切开的伤口以及取出肿瘤留下的创面可能会有多少血液丢失,你不及时补充,病人就可能放在手术台上,结果输血科告诉你:没有血。一个白血病的病人或严重贫血的病人因为低血色素,出现了心脏病发作,必须要用血液来救命,结果输血科回答:没有血。一个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减少的病人,医生和家属都在看着病人的牙龈、鼻子、乃至全身在出血,大家束手无策,因为输血科说:没有血。这个时候,所有的急诊科医生、外科医生、心脏科医生和血液科医生表现出来的只有无奈,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去,或者手术取消。  

    人之所以是活的,重要的是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是活的。和人的机体一样,细胞的存活也需要能量,这个能量来自我们从口腔吃进人体食物——碳水化合物,以及从鼻子吸入人体的氧气。自然界中

                                                             燃烧

                                       氧气+碳(煤炭或干柴) ——→能量

 

 在人体中,也有这样一个过程,那就是:                  氧化

                                             氧气+糖   ——→  ATP(能量) 

   这个能量就是我们可以上班,打球,上微薄,写博客的动力来源。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我有这些原料——糖和氧都需要经过血液这个运输公司运送到全身,分配给每一个细胞。而我们红色血液的主要成分——红细胞的功能就是运送代谢的必需物质氧气。当大量失血、贫血时,细胞将因为“吃不饱”而得不到能量。如果完全得不到能量,一个细胞在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就会死去。细胞死亡的扩展,将是我们机体的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讲,血液是一种“抢救药品”。

   对于健康人,血液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我们的骨髓是一个造血工厂,制造出来的血液在循环中发挥作用,然后死亡,再有新的血细胞进入血液。一个红细胞的寿命就只有120天,骨髓会根据你需要血液的多少来制造血细胞。因此,损失200毫升血液,对人体是完全没有不良影响的,唯一的影响就是你这几天骨髓可能会稍微“加劲儿”的制造血细胞,把你贡献的部分补充回来。

   也正因为这样,决定献血其实不不需要什么特殊考量。

   如果说需要考虑某些因素的话,倒是我们黄宇光教授在新浪微薄采访时,一位网友说的话让大家感觉心寒。他问:“为什么献血的都是民工,而医生护士不献血?”。我记得黄宇光教授的回答是:“我们星期四就有一个大型献血活动,届时会有很多医务人员献血。”

   事实也是这样的(当网友提出问题时,我们献血报名早已结束),只急诊科就有多名医护人员报名,因为考虑工作安排和个人情况,最终急诊科安排了四个人献血。全院将有几十名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献血。刘××主任是第三次献血,龙×医生是第四次献血,朱×主任夫妻同时来献血,我本人也是第二次献血……。

   我们也是广大民众中的一部分。在岗位的时候,我们是“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但总有一天我们也将“被治被救”,也许我们也需要其他人的血液来抢救或维持我们的生命。

   所以,献血决定的做出程序应该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能为病人做点贡献。老百姓的话——积点儿德。

 

 

 

 

 

                                                                        2011年12月22日